
可持续目标导向下企业财务报告架构的重构路径
摘要
本文探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重新塑造企业财务报告架构的途径,针对传统报告重视短期财务数据,轻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要素的状况,给出通过扩充报告维度,执行统一的全球标准并改善数据管理机制,从而改进报告透明度和可比较性的想法,研究显示,财务报告架构的重新塑造有益于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投资者的信任,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给达成SDGs给予助力。1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给企业的财务报告架构带来新的要求,当前的财务报告大多聚焦于短期的财务数据,却忽略环境、社会以及治理这些可持续性因素,所以本文想要探究如何在SDGs框架之下重新构建企业财务报告架构,剖析现有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改进途径。
2 问题剖析:财务报告架构的短板与挑战
问题一:聚焦短期价值
目前的财务报告大多只重视短期财务指标,比如收入和利润,而没有考虑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的长期影响,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上的贡献,这就使得投资者很难评判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和社会责任[1]。
问题二:执行标准不一
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各行业有自己的报告框架,造成数据难以比较,影响投资者做决定,全球报告规范不统一让跨国投资和分配资源变难,损害企业透明度和全球责任。
问题三:数据管理不足
企业对可持续性数据的收集、管理及披露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缺少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数据不够准确可信,进而影响到财务报告的有效性以及投资者的信任程度。
3 路径重构:可持续目标导向的报告框架
路径一:拓展维度,聚焦持续发展
要解决当下财务报告偏重短期价值的问题,企业就得扩展报告的维度,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因素当作核心内容,传统的财务报告系统,一般重视显示企业的短期财务表现,诸如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状况之类的,不过,这些短期指标常常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表现,由于全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环境、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增多,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也要做出深刻的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推动长期可持续性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就企业要在财务报告里增添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这些指标包含碳排放,水资源耗费,能源利用效率,废物处理,社会公益投入,员工福利等等,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应当先在报告框架当中弄清楚哪些ESG要素对于自身运作以及长远发展来说极为关键,再给这些要素指定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拿环境来说,企业可汇报其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目的及其达成情况;在社会层面,可以公布企业怎样通过公益活动,员工福利规划,供应链经营等途径履行社会责任;至于治理方面,企业能够表现自身董事会架构,反腐败举措,股东权益保障等内容。
路径二:统一标准,推动规范升级
为解决可持续性报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企业需要推动全世界范围内一致的可持续性报告标准。目前,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报告的实施存在不一致性,各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其可持续性报告所涵盖的内容、格式、标准和衡量指标等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现象,造成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持续性报告难以形成横向可比的结果,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可持续性表现做出评价的难于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可持续性报告标准的差异性,推动世界统一的可持续性报告标准已成为企业的一道难题。
第一,企业可以采取全球通用的可持续性报告框架,比如全球报告倡议(GRI),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等标准,以保证自身财务报告具有可比性与一致性,GRI和IIRC等国际框架已为企业提供可持续性报告的具体标准,包含详细的披露要求和绩效指标,企业需依照这些框架来规划并制订自身的报告内容,保证报告中所披露的可持续性信息符合国际标准,防止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采用国际标准之后,企业的可持续性报告就会变得更为透明且具有公信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投资者对企业长久发展状况的信心。
第二,推动本地化的标准实施也不可小觑,虽然全世界有很多可持续性报告标准,但是不同的地区和行业,法律、文化、经济背景不一样,所以有些国际标准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做出合适的调整和本地化修改,企业要按照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对报告框架和内容做些调整,有些国家也许会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之类的额外信息,企业就要按照这些地方性的要求,在遵照全球标准的同时,加以补充和修改,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报告符合全球统一的标准,又能让它符合本地市场的需要和期望。
通过全球统一标准和本地化融合标准执行,企业能令自身可持续性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具备可比性及适应性,统一的报告标准既可向投资者供应一致信息,利于他们做出跨国投资决定,又可促使企业在全球市场里形成更为规范和透明的形象,采用统一标准还会削减企业由于各地报告标准差异造成的合规成本,改善报告的效率和品质,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可保证其可持续性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
路径三:完善机制,构建数据体系
针对可持续性数据管理不充分的问题,企业要创建起健全的可持续性数据搜集,管理及剖析体系,随着全世界越发重视企业有关环境,社会以及治理(ESG)方面的表现,企业的可持续性报告已不再是简单地公开财务数据,而是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长远竞争力以及市场声誉的重要途径,所以,企业必须在数据管理架构上有所改善,以保证自身报告内容的真实可信度,透明度以及可核实性。
企业应当利用数字化平台去优化数据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以及商业智能(BI)工具,可以即时采集并处理各种可持续性数据,比如,企业能够凭借ERP系统搜集有关环境的数据,能源消耗,碳排放等,并且通过BI工具展开分析,找到潜在的经营改良之处,数字化平台可以帮企业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支撑报告的制作,而且为经营决策赋予有力的数据支撑[2]。
企业要请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审查可持续性数据并予以核实,以提升报告的可信度,第三方审计给企业赋予独立且客观的评价,保证数据的公正透明,独立审计可以提升数据的可信度,也能增添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报告的信任感,进而改善企业的社会声誉。
企业还要创建数据品质管控体系,保证数据搜集流程规范化,企业可制订详细的数据搜集准则,明晰各种数据的来源,搜集手段和加工流程,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精确性,又能缩减人为失误,提升数据的可靠程度,通过定时开展数据检查,企业就能保障报告的内容完备无缺,而且尽快修正任何偏差,从而加强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企业就能凭借大数据,AI等先进科技改进数据处理水平,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找出潜藏的趋势与机会,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决策,这些技术提升报告的前瞻性,加深对数据的分析深度与科学性。
路径四:动态更新,驱动报告优化
保证企业财务报告架构不断改进并跟上时代步伐,企业就得形成定时检查并随时更新的机制,社会,市场和法规总在变,这就促使企业持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财务报告,好表现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展,定时检查并更新报告可以提升报告的时效性,也能帮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动,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
首先,企业要设定专门的报告更新周期,定时去检查并调整报告内容,每年定时更新报告,这样就能保证报告体现企业上一年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业绩和遇到的难题,比如,企业可在报告里公布上一年度在削减碳排放,改善能源效能,增进社会福利等方面达成的成绩,而且还要给出以后的改良目的和办法,如此一来,投资者就可以知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形,而且会促使企业内部一直改进。
其次,创建反馈机制以及内部审核流程,这对于动态更新十分关键,借助反馈机制,企业可以从员工,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意见,从而保证报告内容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企业可以设置定期的反馈环节,搜集外界评价,迅速找出报告中的不足之处,按照反馈来改进,有些企业也许没有完全披露自身的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或者在报告里缺少对某些群体(像社区)影响的详细叙述,通过收集反馈,企业就能立即加以改进,保证报告内容更为完备,精准[3]。
内部审计在动态更新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需定期对可持续性报告里的数据,指标以及分析手段展开内部审计,保证其契合当前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内部审计有益于企业识别报告中的潜藏风险,及时加以调整改良,从而保证报告真实无缺,这有益于提升报告的公信力,改善企业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定期更新财务报告有益于提升报告的时效性,而且可以推动企业同利益相关者展开良好的交流,企业通过持续改良报告,可以改善透明度,而且提升自身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引领能力,社会大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注程度不断攀升,企业务必通过持续更新财务报告,保证自身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符合最新的社会,环境以及治理需求。
Figure 1.
4 实践效果:路径实施后的长效价值
层面一:聚焦长远,提升持续性透明
拓展财务报告的维度,加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企业解决“只关注短期价值”的问题,报告显示财务数据的同时也表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的承诺与成果,2019年65%的全球500强公司开始公布ESG信息,提高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苹果展现其绿色能源计划和碳排放管理,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有更多信任。
层面二:标准统一,增强报告可比性
全球统一的可持续性报告标准被推动,企业解决“执行标准不同”问题,利用GRI,IIRC等国际框架让企业报告出来的数据可对比,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使投资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数据显示,采用GRI标准企业可持续性数据多出3倍于未使用该标准的,增加市场决策支持力,壳牌采用GRI标准,明确列出减排目标,投资者可得知环保战略[4]。
层面三:数据优化,提升报告可信度
通过创建起健全的数据搜集与经营体制,企业把“经营数据缺乏”这种情形解决掉,依靠ERP和BI平台及时剖析数据,保证其精确无缺,再采用第三方检查验证数据,让数据的可信度变得更高,有关数据显示,有50%的500强公司正在用第三方检查核实可持续性数据,从而优化投资者的信赖程度,沃尔玛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核对,保证报告里的数据没有毛病[5]。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本文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下,企业财务报告架构的重构之路,通过扩大报告维度,统一报告标准并优化数据管理,企业可以将环境,社会,治理(ESG)要素纳入财务报告当中,给予全面的信息支撑,加强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企业达成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5.2 未来展望
(1)推动全球报告标准化:推动全球统一的可持续性报告标准,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报告具有可比性,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
(2)提升数据准确性:加大数字化技术运用力度,保证可持续性数据的准确度与完备性,利用智能化平台来优化数据处理水平。
(3)推动行业信息互联互通:企业应促进行业间可持续性信息的共享和标准化,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心驰.“双碳”目标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13):82-85.
[2]刘坤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探讨[J].财经界,2024,(11):144-146.
[3]庄清洪.可持续发展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问题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03): 151-153.
[4]蔡后萍.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究实践 [J].财会学习,2022,(35):52-54.
[5]李文婕.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J].财会学习,2021,(05):32-33.
如何引用
参考
张心驰.“双碳”目标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13):82-85.
刘坤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探讨[J].财经界,2024,(11):144-146.
庄清洪.可持续发展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问题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03): 151-153.
蔡后萍.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究实践 [J].财会学习,2022,(35):52-54.
李文婕.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J].财会学习,2021,(05):32-33.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