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视角本土民歌融入音乐院校教学的意义及策略研究—以广西民歌为例
摘要
音乐教育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社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凸显,本文将站在多元文化视角,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音乐院校的演唱教学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教学发展趋势有机地融入少数民族地域唱腔特点、演唱特点、课程合理设置等进行探讨,利用高等教育平台,使本土民歌在当代语境下与当下演唱风格在音乐院校这片土壤上成功嫁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族与外族音乐作品的异同,培养创新能力及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是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走向现代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参考
刘伟.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差异再思考[J].当代音乐,2016,(15):68-69.
何明智.广西壮族民间山歌文化传播要素及其当代变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5):6-9.
党宇娜.从原生到重构看壮族民歌的历史与变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7):73-78.
黄雪青.壮族山歌进校园的现状与思考[J].文化产业,2021,(14):69-70.
黄文翠《现代教学模式与广西壮族民歌传统传承的耦合》来源《艺术教育》-知网 2015-10- 26.
Junge Du(杜俊革) (译:论中国贵州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 来源于2021年6月(译:国际音乐教育杂志).
金英,张金石.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0,(14):45..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