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以学习投入理论为基础,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投入状况展开了全面调查与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学习投入表现较为良好,但在“师生互动”、“参与课题或科研项目”、“对学业考核的认同”等方面表现不够理想。基于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水平的三点对策,希望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推进新时代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旨在提升汉语国际传播效能,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培育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格局、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目前,全国已有超百所院校开设此专业[1]。经过近十八年的发展,我国培养出数以万计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人才,这大大提升了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了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2]。
随着该专业硕士教育规模的不断拓展,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3]。在教育质量的诸多维度中,学习质量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学习投入程度则是衡量学习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4]。目前,学术界针对本科生学习投入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且体系完备,然而聚焦于硕士研究生群体,尤其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5]。鉴于此,本研究以学习投入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汉教硕)学习状况的调查,全面剖析其当前学习现状以及影响学习投入的各类因素,旨在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6]。
1 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笔者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共计114名,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64%。问卷采取线上匿名填写方式,被调查对象已被告知应如实回答问题。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基于问题特征与研究方向,参考“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和“全国研究生学习体验调查问卷(NSGE)”,结合汉教硕学习特点编制了《汉教硕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删无关问题,增实际内容,含七部分:个人基本信息(A1-A6)、学习策略(B1-B4)、专业课程学习(C1-C6)、学习交流经历(D1-D4)、师生关系(E1-E5)、学校环境评价(F1-F5)及学习收获自评(G1-G8)。学习投入度由后五部分共24题测量,分认知、行为、情感投入层面。正式问卷共39题,含一关于对汉教硕培养意见和建议的开放性问题。信息见表1。
Figure 1.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用SPSS 23.0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可靠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为提升问卷信效度、真实反映学生情况,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5”为“完全符合”,“1”为“完全不符合”,理论均值3),遵循分值越高投入水平越高、反之越低的原则,高于均值表明学生在测量项中表现较好。
1.4问卷信度、效度考察
本研究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评估学习投入度量表的信度水平。内部一致性系数数值越高,意味着问卷中各个题项之间关联性越紧密,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也就越好。当克隆巴赫α系数达到或超过0.70时,可判定该测试具备较高的信度。通过信度考察,我们可以认为,本问卷学习投入问卷信度非常好,作为汉教硕学习投入测评工具拥有较高可信度。
为确保指标题项匹配,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测结构效度,经Bartlett球形检验(p<0.05)与KMO检验(KMO=0.759,P=0.000,符合条件)后,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题项负荷量均合理,验证了结构效度。
2 汉教硕学习投入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围绕学习投入度的认知投入、行为投入以及情感投入三个维度展开,对其所涉及的“学习策略运用”“专业课程学习”“与导师和同学的关系”“学习交流经历”“校园环境评价”五个因素进行结果呈现与比较分析。然后针对汉教硕学习收获自评部分进行分析。
2.1学习投入度的总体描述
学习投入度由认知投入维度、行为投入维度和情感投入维度共24个题项得分总和的均值表示。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度均值3.29,属中等水平。五个测量层面中,“学习交流经历”均值最低,反映学生专业学习主动性不足,跨专业交流少,且与专业课教师互动匮乏。“与导师和同学关系”均值最高(3.55),表明学生与师生情感沟通良好,但课程学习上与授课教师沟通较少。行为投入均值最低(3.09),显示学生学习行为投入低,态度较被动。
2.2三个维度的内部比较分析
2.2.1认知投入维度
本研究认知投入维度通过“学习策略运用”层面测量,含B1(有明确学习目标)、B2(定期制定学习计划)、B3(及时反思评价学习活动)、B4(适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四题项。B1得分最高(3.33),B2最低(3.19),显示该校汉教硕学习任务认知清晰,掌握学习策略,能合理规划学习进度。
2.2.2行为投入维度
行为投入维度含专业课程学习和学习交流经历两层面。专业课程学习层面含C1-C6六题,C3(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均值最高(3.66),C6(向老师请教问题)均值最低(2.89)。这表明汉教硕课堂学习态度较好,能认真对待任务,但与专业课老师交流少,学习被动,缺乏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经历含四题项,D1(与同学交流心得)均值最高(3.11),多数汉教硕会交流;D2(参与导师课题)均值最低(2.53),低于均值,反映导师制实施不佳,学生参与少,导师指导不足,详见表6。
此外,从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建议或想法”收集到的10份回答中,共有7位被试提到与专业实践相关的问题,其中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增加课堂教学实践性课程与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两个方面。
2.2.3 情感投入维度
此维度含导师同学关系、学校环境评价两层面共十题项。汉教硕情感投入度高,各题项均值超3.0。E1-E5题项均值约3.5,E5达3.96,表明群体关系融洽,师生情深。校园环境评价中,F4(认同学校文化)均值最高(3.74),F5(就读经历满意)次之(3.56),F2(学习氛围积极)、F1(资源满足需求)分别为3.38、3.36,反映云南师范大学校训校风佳,学习资源足。但F3(学业考核办法激发热情)均值较低(3.08),结合开放式题项,发现学生对实习实践安排意见多。
2.3学习收获自评分析
本研究基于知识维度、方法维度、发展维度和伦理维度这四个维度设定了八个题项来进行学习收获自评分析。知识维度:设置 G1(掌握系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 G2(运用汉教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方法维度:设置 G3(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和 G4(创新能力取得进步);发展维度:设置 G5(科研能力获得增强)和 G6(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实现提升);伦理维度:设置G7(沟通合作能力得以改善)和 G8(文化修养得到提升)。
测评学习收获的四个维度中,伦理维度均值最高(3.62),其余依次为发展、知识、方法维度,均高于理论均值3。表明汉教硕认为学习后在四维度均有提升。总体来看,硕士生学习收获自评均值为3.37,云南师范大学汉教硕对学习效果较满意,也证明研究生教育对培养高层次人才作用显著,提升了学生专业与综合能力。
3 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究个人背景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以性别、年级等为自变量,学习投入度为因变量,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sig值≤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研究发现,性别、年级、本科院校层次、跨校跨专业及专业平均分等对学习投入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专业兴趣有显著影响。后续将具体分析性别、年级、跨校跨专业及专业兴趣的影响。
3.1 学习投入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男女汉教硕在学习投入度及其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男生均值3.07,女生3.31,sig=0.493>0.05),详见表8、9。
表2 不同性别在学习投入度上的差异检验
Figure 2.
表 3 不同性别在学习投入度不同维度上的均值
Figure 3.
3.2 学习投入度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在学习投入度整体均值的比较上,研一群体的学习投入度为3.23,低于研二群体学习投入度3.33,且研一、研二群体之间学习投入度的差异不显著(sig值为0.385)。
表4 不同年级在学习投入度上的差异检验
Figure 4.
3.3 学习投入度在跨校跨专业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针对存在跨校跨专业差异的硕士研究生群体,在分析其学习投入差异时,本研究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表11中,sig值为0.692,说明跨校跨专业程度学习投入度并无显著性影响。
表 5不同跨校跨专业程度在学习投入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Figure 5.
Figure 6.
3.4 学习投入度在专业兴趣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兴趣程度分五级:“不强烈”至“非常强烈”。选择比例分别为:“非常强烈”4.11%、“比较强烈”23.29%、“一般强烈”53.42%、“不太强烈”12.33%、“不强烈”6.8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学习兴趣与总体学习投入的sig值为0.00(<0.05),具显著差异,表明兴趣程度影响学习投入度。
表6不同兴趣程度在学习投入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Figure 7.
分析兴趣与学习平均值关系发现,“非常强烈”兴趣的学生学习平均值最高,“比较强烈”和“一般强烈”兴趣的学生平均值差异不大,而“不太强烈”和“不强烈”兴趣的学生平均值下降明显,其中“不强烈”兴趣的学生平均值最低,为2.5分(见图3)。
Figure 8.
图1 兴趣程度与总体学习平均值关系图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分析,汉教硕学习投入总体良好,但“师生互动”“参与课题科研”等方面欠佳。结合影响机制并访谈归类研究后,提出以下对策:
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学院开展专业指导,包括讲座、年级交流等,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宣讲、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学习对就业及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制定长期规划,重视教学实践,理清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培养单位应灵活调整培养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供充足时间。可放宽实践类型选择,拓宽岗位信息渠道,提供更多汉教实习机会。
第二,强化导师在学术指导与实践指导两个维度的作用,充分彰显其在引导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关键价值。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具有显著的实践导向与应用特性。然而,当前我国诸多院校在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并未针对专业学位特点开展专门的导师培养与遴选工作,往往直接沿用学术型硕士导师来指导专业型硕士。鉴于上述现状,国家和高校应积极推进双师协同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让学生既能获得校内教授的专业学术指导,又能得到校外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引。
第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充实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实践类课程比例。在课程的设置中,要适当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使之与理论类课程相协调,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更多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此外,培养单位可依据专业与学科特色,积极开发实践基地,深化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契机,从而助力硕士研究生在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学术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添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58-84.
[2]王添淼.留学生汉语学习投入现状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汉语学习,2017(1):98-102
[3]苏君阳.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四维度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59-63:
[4]沈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D].天津大学,2015
[5]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67-71.
[6]骆方,刘红云.SPSS 数据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2.
[7]程孝良,曹俊兴.构建学习支持系统,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基于6所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2-84.
[8]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23-31
如何引用
参考
王添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58-84.
王添淼.留学生汉语学习投入现状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汉语学习,2017(1):98-102
苏君阳.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四维度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59-63:
沈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D].天津大学,2015
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67-71.
骆方,刘红云.SPSS 数据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2.
程孝良,曹俊兴.构建学习支持系统,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基于6所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2-84.
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23-31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