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
文章围绕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开展研究。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并指出了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利用数字技术存在的教师数字素质缺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度低、师生互动数字化不够等现象。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及能力、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创建、加深师生数字化互动及交流、健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同数字技术融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效果发挥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作用。1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审视
1.1 教师数字素养不足
当下不少高校思政教师在数字素养上存有明显的缺失状况,有的教师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学习与应用的能力,就拿多媒体教学来说,仅仅能够做简单的课件展示,却不能熟练地利用动画,视频剪辑等高级功能去加强教学效果,对于像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这类新兴的数字技术平台更是所知甚少,很难有效地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教学活动[2]。由于数字素养方面的不足,教师在面对大量数字教育资源的时候,缺少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不能把优质的资源引入到思政课堂里,进而影响到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1.2 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度低
高校思政教育数字资源虽多,但整合度不高,不同部门、不同教师开发的数字教育资源有重复建设、格式不统一等问题,有些学校内部多个院系都开发了党史教育数字课程,内容有很多重复,而且课程的呈现形式、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学校与外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对接不畅,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思政教育数字资源[3]。而且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标注也不够规范,师生查找、使用资源很麻烦,资源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价值[4]。
1.3 师生互动数字化程度不够
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师生互动的数字化水平尚待提升,有些课程虽用到在线教学平台,可师生间的互动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问答以及作业提交上,缺少深度与广度,教师没法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向,也就不能按照学生的回馈来调节教学内容和办法,学生彼此之间数字化交流也少,没有有效的合作学习和议论平台,像某些在线议论区,学生的参加度比较低,议论内容往往只是走走过场,达不到深入的思想交锋。而且,数字化互动的评价机制也不健全,教师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缺少科学的评价准则,从而影响了学生参加数字化互动的积极性[5]。
2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困境
2.1 技术应用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足
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紧密。有些教师只是把数字技术当作一种教学手段,没认真考虑怎样把数字技术的优势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结合起来,拿多媒体课件来说,只是把文字内容简单地变成图片和视频,并没依照思政教育的特点做有针对性的设计,所以数字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而且,对一些新的数字技术,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之类,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摸索当中,没有成熟的应用模式和办法,很难做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2 数字技术引发的信息安全隐患
随着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隐患也逐步浮现出来,高校思政教育牵涉许多学生的个人信息及思想动态数据,倘若这些数据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数据泄露或者被利用的情况,像在线教学平台就存在安全缺口,学生的账号密码,学习过程等信息就可能被窃取掉,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可能借助网络传播到思政教育环境里,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影响。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缺乏信息安全方面的认识,没有执行有效的防护步骤,加重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危险。
2.3 数字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加剧影响
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会加重教育公平问题,各个地区,各高校在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具备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然而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高校却遇到设备老旧,资源匮乏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获取数字思政教育资源的时候出现不平等状况,教育公平难以达成。而且,学生的数字技能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自如地利用数字技术来学习,交流,可有些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技能,不能尽情地享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方便,这样就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2.4 数字技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数字技术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师权威性形成冲击,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凭借自身丰富知识与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数字时代来临之后,学生借助互联网可获得大量信息,其中包含许多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部分学生会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提出质疑,觉得教师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者不够新奇。而且数字技术让信息流传速度更快更广,一些错误的信息与观点也许会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进而影响学生的观念,教师若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消息并加以正确引导解读,便难以在学生心中确立起自己的权威性。
3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3.1 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数字素养与能力是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高校思政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能力。高校应该担负起这一重任,对教师进行数字技术的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该包含很多方面,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数字教学工具的使用,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动画演示工具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在思政课堂上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需要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培训,学会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适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库。 同时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培训也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掌握平台的各种功能,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直播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等。
要给教师给予好的学习及交流机会,高校应定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工作坊,线上课程之类的培训活动,专题讲座时,可以邀请数字技术方面的专家来讲讲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应用实例,工作坊能够使教师动手操作,由专业人士帮忙解决问题,线上课程则给教师给予了比较自由的学习时间。便于随时开展学习,而且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数字技术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参加科研项目,能够对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和办法予以探究,思索怎样用数字技术去化解思政教育方面的难题,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可以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变成实际的教学成果,从而优化自己运用数字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自身也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关注数字技术发展的动向,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改进数字素养和革新能力,以符合数字时代对于思政教师的新需求。
3.2 强化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要提升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实际效果,就要优化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创建工作,高校当前虽然有比较多的思政教育数字资源,可是这些资源存在分散,形式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这妨碍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高校要构建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把校内校外的思政教育数字资源集中起来,这个平台要有很强的资源存储和检索性能,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找到想要的资源,而且还要制订好资源归类和标注规则,保障资源的格式统一,易于识别,按照思政教育的内容,主题以及适用的对象等要素给资源实施分类,给每一个资源加上详尽的标注内容,包含资源的出处,作者,适用的场合等,这样使用者就能一眼看清资源的大致状况。
资源整合上,高校得加强同外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积极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思政教育数字课程,案例库,素材库等资源,这些外部资源常常质量较高,富有革新性,可以给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库增添新的活力。而且,提倡教师自行开发带有特色性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师依照自身的教学经验,专业特长,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数字资源,比如带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案例,互动性强的教学小游戏等等,对于优秀资源,学校应加以推广和应用,让更多教师和学生受惠。
3.3 深化师生数字化互动交流
深化师生数字化互动与交流,这是提升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里,师生之间的互动常常被时间和空间所束缚,互动的形式也相对单一,不过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师生互动赋予了更为便捷且多样的途径,高校应当搭建起功能完备的数字化互动平台。这种平台要包含多种互动功能,比如在线讨论,小组协作,实时问答等等,在线讨论功能能够促使师生围绕某个思政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冲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讨论当中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小组协作功能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学生可以借助小组协作来完成思政作业、项目研究等工作,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时问答功能可以让教师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及时性。
教师借助平台能及时公布学习任务,安排作业,开展讨论,而且可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形以及思想动向,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给学生赋予个性化指导,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展开深入交流和合作,这种开放的交流氛围会引发学生的革新思维和表达愿望,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身到思政学习当中。
3.4 健全数字技术赋能的保障机制
完善数字技术赋能的保障机制是保证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用的基础保障,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制度,大学要完善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在网上、服务器、多媒体教室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化网络带宽和质量,确保师生可以流畅地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字资源,更新和升级服务器设备,提升数据的储存和处理能力,能够支撑大规模的数字教学和资源管理需求,改善多媒体教室的设施状况,配置先进的投影设备、音响系统、互动教学设备等,为师生供应更好的数字环境。
信息安全上,创建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数字教育资源以及师生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等,防止信息泄露以及恶意攻击,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存储和传输执行加密处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针对师生访问数字教育资源的权限实施严格管控,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资源,而且要加大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力度,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举办信息安全讲座,培训课程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学会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4 结束语
数字技术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在利用数字技术时碰到的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诸如教师数字素养欠缺,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度低,师生互动数字化水平不高,以及遭遇的实践难题,比如技术应用同思政教育融合不紧密,信息安全隐患,教育公平问题,教师权威性挑战等,给出了改进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加大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并创建,加深师生数字化互动与交流,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保障机制等更新颖的途径。将来,伴随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持续探寻并践行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从而优化思政教育品质和成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奇.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24(03):195-197.
[2]赵沁.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探讨[J].大学,2024,(S2):7-9.
[3]陈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24):208-210.
[4]吕致逸.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12:1-3.
[5]潘静波.依托社交网络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2:134-136.
如何引用
参考
李奇.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24(03):195-197.
赵沁.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探讨[J].大学,2024,(S2):7-9.
陈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24):208-210.
吕致逸.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12:1-3.
潘静波.依托社交网络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2:134-136.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