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机制研究

当下,创新创业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责任,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生管理服务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发挥协同作用。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机制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1]

1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管理服务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两者相互配合可以给学生赋予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服务,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层面得到协调发展,比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类压力与难题,学生管理服务通过心理辅导、学业引导等形式来助力学生减轻压力,调节心态,保证学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里头。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所蕴含的实践经历也能充实学生管理服务的内容,使得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时,自身的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层面的能力得以加强[2]

1.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的任务在于培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发展有益于改善人才培育水平,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管理服务的每一环节,学生会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受到创新创业的浸润,养成创新创业的观念,而且学生管理服务可以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以有力的支撑,给予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具体支撑,助力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外两者的协同发展还会推动教育教学革新,推动高校发展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育体制,加强人才培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3]

1.3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很多难题,师资力量短缺,课程体系不健全,缺少实践平台等等,学生管理服务在高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可以整合高校内部资源,给创新创业教育给予更多支撑,学生管理服务部门能够把自身合作的企业资源同学生联系起来。给学生赋予更多实习,实训和创业机会,可以凭借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平台,展开创新创业宣传和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气氛,这有益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品质[4]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存在的问题

2.1 理念认知偏差

一些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同学生管理服务协同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存在理念认知偏差的情况,一方面,高校过多地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显性成果,比如学生创业项目的数量,在各种创业竞赛中的获奖状况等等,这种短视的重视使高校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项目孵化,竞赛组织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管理服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到的关键支撑作用,学生管理服务包含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切事务,能够给学生给予心理疏通,学业引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全面扶持,这些都是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前行所必不可少的。 因为忽视了这种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就被人为地分开了,很难形成合力,而且,有些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比较浅显,觉得它只是针对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的专门活动,跟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关系,所以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参与[5]

2.2 资源整合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撑,但是目前高校资源整合存在短板。师资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和学生管理服务师资没有交流和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只注重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学生管理服务师资只注重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各自为政,不能互相帮助。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既得不到全面的创业知识,又得不到心理和行为上的引导。场地和设备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实践场地和设备与学生管理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没有得到共享。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门的实践基地、实验室等场所和先进的设备,而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管理的活动中心、会议室等场所却无人问津或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资金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整合机制,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资金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工作的资金需求,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工作的发展。

2.3 沟通协作不畅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牵扯到很多部门和人员,沟通协作十分关键,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许多阻碍,部门之间有着明显的壁垒,信息沟通的渠道不顺畅,所以工作衔接并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在开展项目的时候,没有及时跟学生管理服务部门交流学生的具体状况,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情况。这样就使得对学生进行指导缺少了针对性,不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在处理学生事务的时候,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像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这些事情上,没有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表现包含进去,从而影响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热情。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教师不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不能给予学生精准的指导;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不能形成教学合力,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开展,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下,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管理服务的评价体系较为独立,缺少对二者协同成效的评价,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面,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创业成果与竞赛成绩,创业项目的盈利状况,竞赛中的排名等。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轻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判,诸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造成学生在创新创业进程中过分看重短期成果,忽略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悖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就学生管理服务而言,着重考量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行为准则,考勤情况,违纪记录等,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归入评价范畴,这就致使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在工作当中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能给学生给予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支持和服务。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的策略

3.1 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高校教育体系里,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育人理念的树立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关键,高校要重视对协同重要性进行全方位宣传及系统培训,精心策划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教育领域专家,成功创业者等分享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的典型案例及前沿理念,让教职工直观感受到协同育人带来的积极成效,组织研讨会,促使教职工围绕协同育人展开深入讨论,碰撞思想火花,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把协同育人理念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开展“创新创业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发展”主题活动,举办协同育人成果展,经验交流会等,让教职工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协同育人的魅力,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协同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等,让教职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做好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2 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发展提供支持,高校须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并加以优化,就师资而言,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管理服务师资交流与合作机制非常关键,定时开展教学讨论会,经验分享等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知晓学生管理服务的学生特征和需求,学生管理服务教师要知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办法,从而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教学与研究,冲破学科与部门界限,扩大教师的视野和学问,增强教师自身素养及教学水平,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场地和设备上,建立共享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所需实践场地和设备同学生管理服务所管的资源整合起来,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践场所,把学生活动中心的设备同创新创业教育共享起来,满足学生在项目策划,表现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防止资源闲置,浪费,资金上,拓展资金来源途径,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发展专项资金。

3.3 加强沟通协作

有效的沟通协作,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健全沟通协作机制,促进部门间,教师间以及师生间的沟通协作,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做组员,负责组织和领导全校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协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工作交接不顺畅等。积极研讨问题对策,安排相关工作任务,保证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迅速公布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管理服务方面的消息,诸如创新创业政策解析,项目申报通告,学生活动规划等,做到信息即时共享,使师生可以马上得到想要的信息,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流,教师积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关心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给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和援助。

3.4 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协同效果的手段,高校应构建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效果展开评价,在评价指标方面要兼顾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以及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培养的成效,既要看创业项目数量、项目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这样的硬性成果,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软性成果,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将学生的满意度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因为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直接收益者,满意度和意见是反映工作成效的真实反馈。 评价方法上,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比如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用数据分析量化协同工作的成果,也要用专家评价,师生评价等定性评价方式,全方位,深入了解协同工作的实际情况,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看重协同工作的最终成果,也要看重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及时找出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时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工作开展评价,按照评价的结果,马上调整工作策略和办法,持续改善协同工作流程,改进协同工作质量。

4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机制研究属于高校教育发展方面的课题,通过剖析二者协同的意义,所遇问题以及协同策略,有益于形成起科学有效的协同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同学生管理服务的融合,实际工作当中,高校要切实领悟到协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用举措,提升理念创建,资源整合,交流协作,评价体系完备等层面的工作水平。持续改善人才培养品质,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且,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服务的协同机制也要不断更新完善,以契合新的形势和需求。

参考文献

[1]史琳.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5):153-156.

[2]徐永兵.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政策效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9):139-141,153.

[3]田兰.社会支持体系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3(4):54-55.

[4]满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68.

[5]李旭,徐冉,王新新,林保英,范蕊.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