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理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研究

1 引言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业务与党建一头重一头轻”、“形式与本质一面实一面虚”、“理论与实践一边深一边浅”等情况,高校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亟需破解[1]

近年来,为了推动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开展了多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创新的重要抓手,为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实践范例。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支部(以下简称“机电学院党支部”)于2024年入选了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本研究将基于嵌入式理论,以机电学院党支部的创建过程为例,全面了解其创建经验,凝练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经验做法,为高校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2 嵌入性理论对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适用性

“嵌入性”的概念最早由Karl Polanyi(1944)在其撰写的《大变革》提出,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理论之一,Polanyi认为经济活动会受到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制约[2]。随着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嵌入性理论被运用在了各个领域,在党建相关研究中[3],我国学者陆续提出了“整合式嵌入”“协同嵌入”“多维嵌入”等嵌入机制,对我国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提出了理论指导[4]。从嵌入性理论视角看,高校兼具学术与行政双重权力结构,而党建在思想引领和资源整合上的独特优势,恰好为破解两者融合难题提供了理论支点与实践路径,这种适配性有助于深度解释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内在机理[5]

2.1 高校组织特性: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双重性

高校作为特殊的组织场域,其运行逻辑呈现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双重属性特征。学术权力强调学术自由和真理探索,行政权力注重组织效率和管理规范,二者既相互依存又存在张力。嵌入性理论为破解这种二元结构的融合难题提供了创新视角:在行政权力维度,通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政治嵌入,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术权力维度,依托“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结构嵌入,选拔既懂党建又精业务的党员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使其在学术组织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2 党建嵌入的独特优势:思想引领与资源整合

党建嵌入高校基层治理具备双重核心优势。思想引领层面,党组织通过理论学习、政治把关等机制,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解决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价值偏差。资源整合层面,党组织依托纵向贯通的组织体系与横向协调能力,打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资源壁垒,既整合行政资源支持跨学科平台建设,又通过政治动员凝聚学术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这种“思想引领+资源整合”的嵌入模式,能够精准匹配高校双重权力结构的融合需求。

3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现实矛盾

3.1 价值导向与评价体系的矛盾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业务考核指标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科研成果、课时量等量化标准成为职称评审核心依据,而党建要求往往停留在形式层面,党建责任落实、思政育人成效等指标多以“定性评价”存在,缺乏刚性考核约束。在专业建设、科研项目等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业务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融合内涵理解不深,简单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等同于活动形式上的叠加,缺乏系统性的融合设计,未从深层机制上推动价值引领与业务目标的统合,造成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

3.2 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矛盾

高校内部党建与业务系统在组织架构上呈现条块分割状态,如二级学院党委与行政班子分设办公场所,党建活动室与专业实训室物理隔离、相互独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此外,具有专业背景的党务工作人员比例偏低,这样可能会导致党建在引领教学、科研工作时,难以精准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导致党建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仅仅停留在表面。这种组织结构上的不协调,使得党建资源难以有效支撑业务发展,业务需求也难以通过党建渠道得到充分响应,最终影响整体工作效能。

3.3 工作模式与发展需求的矛盾

传统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创新不足、覆盖滞后、技术应用薄弱等问题。在活动设计上,仍依赖“理论学习+文件传达”的固化模式,活动内容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在新兴学术领域和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中,党建工作覆盖明显不足,例如在跨学科研究团队、虚拟教研室、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等新型组织中,党建机制尚未有效嵌入。同时,信息化手段在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方面的应用还比较滞后,大数据分析、智能匹配等新技术未充分运用于党员教育管理与业务协同。这种工作模式上的局限,使得党建工作难以有效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在应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科研范式转型等重大发展挑战下,党建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4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

本文的研究对象机电学院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9月,于2023年入选江西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2024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近年来,机电学院党支部获评市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师生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等若干奖项,在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屡屡斩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实践、育人、管理方面,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了“学校+企业”协同的“实践样板”;深化党建内涵,打造了“红心+匠心”融合的“育人样板”;提升党建品质,打造了“规范+特色”互嵌的“管理样板”,探索了一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新路径。本文将以机电学院党支部为例,从政治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四个维度出发,进行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分析。

4.1 政治嵌入:党建引领组织运行,强化政治核心作用

政治嵌入体现在党组织对学院治理体系的全面引领,通过制度设计和组织运行确保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在战略目标层面,将支部与业务发展融为一体,坚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对口企业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将红色文化、井冈山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市场链有机衔接,助力培养又红又专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对标“双高”建设目标,引领带动教师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实现党建目标与业务发展战略的深度统合。在制度赋能层面,实行党政联席制度,建立“党支部前置审议—党政联席会审议—党员带头落实”制度链条,对学院重大业务事项,由党支部前置研究提出政治把关意见,确保决策契合地方产业需求,政治引领与业务决策同频共振。

4.2 结构嵌入:优化资源流动网络,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结构嵌入聚焦党建与业务资源的互通互融,机电学院党支部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共享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品牌共铸。资源共享方面,运用优质教学资源,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和大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实效性;依托师资资源,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增强党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阵地共建方面,机电学院党支部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各类网站阵地加强党建宣传,例如开辟“我身边的共产党专栏”讲述支部典型事迹,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学院党员活动室,按照“完善功能、一室多用”的原则,共同将党员活动室建成政治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宣传校园文化的窗口。品牌共铸方面,机电学院党支部依托专业资源,建立“匠心铸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打造“家电医生”、“码农”、“E路行”三大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让党建在活动中彰显“服务地方、服务群众”的价值。

4.3 认知嵌入:培育“红心匠心”共识,塑造集体行动逻辑

认知嵌入旨在通过加强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融入学院师生的认知和价值观系统中,从而转化为行为准则与工作实践。机电学院党支部在思想教育方面,构建了分层分类的理论组学习体系。教师层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治理论学习方案,构建“领导机制+多元学习+考核管理”模式,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学生层面,打造“1+X”特色班级育人模式,在抓好专业行政班级管理基础上,建立“映山红”退役军人示范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石榴籽”少数民族特色班等若干特色班级,抓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在学习形式上,除了原著学习与政策解读外,创新“三会一课”固有模式,开展“行走的三会一课”,将现场教学、情景党课与专业学习研讨相结合,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认同,使“又红又专”从口号转化为自觉行动逻辑。

4.4 文化嵌入:熔铸“吉红致远”品牌,凝聚共同体精神

文化嵌入通过共享符号系统增强组织凝聚力,学院着力构建学院着力构建以井冈山精神为内核、以工匠文化为特色的文化融合体系。通过物质文化具象化,打造党支部文化长廊,构建包含入党誓词宣誓区、党建荣誉展示墙、党的理论著作研读角及党员宣言等模块的党建文化长廊,将抽象文化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质载体。通过行为文化制度化,如实施教师党员“七个一”工程,即每位党员对接一名青年教师、培育一个示范性班级、创建一个文明寝室、帮扶一个困难学生、联系一个重点关注学生、定期参加一次志愿活动、认领一个“微心愿”,将井冈山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核转化为联系师生、服务教学、技术攻坚的具体行动。通过精神文化品牌化,提炼“吉红致远、五心为匠”的党建品牌,开展“红色家书诵读”、“匠心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依托各类媒体宣传不断提升党建品牌辐射力,构建了“品牌理念-实践载体-传播矩阵”的学院特色党建品牌。

结语

机电学院党支部通过政治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的四维融合路径,构建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这一实践不仅破解了“两张皮”难题,更形成了“通过政治嵌入确立领导核心、结构嵌入打通资源脉络、认知嵌入统一价值坐标、文化嵌入铸就精神家园”的党建与业务深度互嵌的创新模式。该模式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鲜活样本,彰显了党建引领下产教融合的独特优势,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赋能和评价体系创新,持续提升融合质量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丁保会,杨飞.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表征、归因与破解之道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5, (05): 84-86.

[2]杨巧合,刘志锋,谌洪茂.基于校企协同的物联网专业嵌入式体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5,15(12):159-162.

[3]曹冬松,王义德. 整合式嵌入:基层党组织促进“三治”融合的实践逻辑——基于皖西G镇的案例研究 [J]. 皖西学院学报, 2024, 40 (06): 73-80.

[4]丁赛姮. 从“重复叠加”到“协同嵌入”:社会治理创新中“五社联动”的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研究 [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02): 70-77.

[5]卢智增,谭雪婷. 多维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定位与行动逻辑研究——以广东千禾社区基金会为个案 [J/OL].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1-15[2025-06-08].

项目课题:本文系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背景下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4DJQN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