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路径探索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面临新时代、新形势、新特征,如何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确保研究生的政治方向正确、三观健康,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因此,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旨在以历史革命题材歌剧为载体,将其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其实践功能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着力提高研究生思政工作成效,为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较高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长期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聚焦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其他形式的教育内容上略显单薄。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出现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音乐、戏剧和情感完美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与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产生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
1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探索
1.1 导向性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反压迫的革命斗争,以历史故事、人物活动为脉络,不仅涵盖了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英勇事迹,还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革命斗争生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斗争,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和人民反帝爱国的决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性。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真实的历史案例。通过了解与学习革命历史,研究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有助于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在革命斗争的漫漫长河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强调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这有助于研究生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拥护。通过学习和传承革命历史,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以党在过程中斗争的故事为蓝本,巧妙地融合了剧情、音乐和咏叹,在舞台之上将那段峥嵘岁月重现,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对广大人民具有教化意义,是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它用艺术的形式传承了革命历史,让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3]。
1.2 育人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 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 。在高校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从价值引导和育人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革命历史题材歌剧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与故事情节,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了革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使研究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真正做到将“以美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来。通过欣赏歌剧,研究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内涵,从而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研究生理解革命精神。这些歌剧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等,都是研究生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通过欣赏歌剧,研究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4]。
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有助于研究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这些歌剧通过讲述革命历史中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胜利,使研究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尊严。通过欣赏歌剧,研究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还有助于研究生培养道德品质。这些歌剧所展现的英雄人物和崇高精神,都是研究生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通过欣赏歌剧,研究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
2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
2.1 学生主体“主旋律”价值方向的缺位。
研究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由于网上信息纷乱复杂,大量信息普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其理性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有限,对“主旋律”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觉得革命精神文化已是“过去式”,更愿意接受网络上新鲜、刺激的事物。相比于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来说,流行音乐以其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旋律与歌词,更容易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存在一种仅限于“课上”的尴尬处境。在此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要如何引导学生并发挥学校这个教育主体的优势条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5]。
2.2 教学融合不足
课程设置上,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往往被视为独立的文化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度不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歌剧选段时,难以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互补和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创新。传统的歌剧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与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师未能有效地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缺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
2.3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不足
尽管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但很多学校存在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与参与、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学生们对其了解有限,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历史歌剧在校园中的传播和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革命历史题材歌剧需要更好地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以适应当代学生的精神需求。
2.4 课程影响的持续性较弱
经调研发现,以往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在思想教育应用过程中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被点燃的爱国主义热情总是在课程结束后慢慢消失。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中的真实事迹在现实中的关注度是不够的,因此,增加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实践活动与社会体验,真正做到与现实连结,对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持续性作用极为重要。
3 路径探索
3.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学校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舞台,应该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为导向,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将“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强化历史记忆,激发爱国情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可以结合相关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如前两年爆火的《觉醒年代》里的片段等作为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定期欣赏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从大部分同学们最熟悉的《白毛女》《江姐》等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不断探寻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充分感受革命精神中所蕴藏的内涵和价值,自觉成为革命精神文化的先行者、践行者。将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内涵与现实中的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作为学术道德、生活品德的思想准绳,加强自我教育、规范,提高理性思考能力以及多元文化的判断能力。
3.2 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研究生开展的课程非常丰富,有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以及人文课程等,在立德树人的崇高理念下,教师可以以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将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作为一种教学中的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例如,在开展《音乐分析》这门课时,教师可以在谱例选择上,倾向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旋律片段进行分析,如《娘在那片云彩里》《红梅赞》等,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了解与学习。在开展《舞台表演》这门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歌剧进行演绎,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江姐》等这样经典的作品,在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动态并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先烈的革命精神,体会先烈们所经历的磨难与痛苦,怀揣着的那份对敌人深深的憎恨与愤怒,都化作了他们前行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向前,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中期音乐会和毕业音乐会的曲目规范上,可以要求涵盖几首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经典选段,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永远的花样年华》等。通过对这些课程的深入学习,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从而真正做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融入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富有深意和极具有文化价值的举措。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3.3.1 举办革命历史题材歌剧演出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演出活动,以邀请专业的剧团体或学生自排自演形式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通过观看或参与演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历史的震撼和歌剧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感受。
3.3.2 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
学校可以开设与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相关的课程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分享。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歌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3.3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对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播放经典片段、介绍剧情和人物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歌剧的兴趣和关注,促进他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3.3.4 建立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校园文化建设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和反馈。积极收集师生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3.4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如何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到“实践”的活动中来呢?学校应立足于现实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可以建立以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为主题的社团,与其他文化宣传部门进行合作,建立校内外协同机制,指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教育等。
还可以关注当地的一些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井冈山教育基地的开展的“重走红军路”这一项目,学生们可以穿上红军的服装,走山路、挑军粮,住在简陋的营房里,体验红军的生活,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却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通过体验红军的生活,学生们还能够学习到红军战士们那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在红军的队伍中,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都需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更是一种激励他们不断前进的力量。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从书本中走出来,亲身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红军战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4 结语
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革命性,这类歌剧往往以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崇高。它们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使得歌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有助于加深研究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多措并举,使研究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刘洋.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3.
[2]张华林.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5-27.
[3]赵爽,吴宵宵,余华.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育人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22,11(20):88-91.
[4]赵金子,汪儒皓.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独特价值和创新实践[J].华章,2023,(04):84-86.
[5]刘振宏.社会需求视角下高校应用型舞蹈编导课程的构建与优化[J].艺术研究,2025,(01):119-121.
如何引用
参考
刘洋.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3.
张华林.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5-27.
赵爽,吴宵宵,余华.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育人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22,11(20):88-91.
赵金子,汪儒皓.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独特价值和创新实践[J].华章,2023,(04):84-86.
刘振宏.社会需求视角下高校应用型舞蹈编导课程的构建与优化[J].艺术研究,2025,(01):119-121.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