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文章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 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 中国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至2024年期间1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服务)与干预组(优质护理服务),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献血者满意度评分、采血效率以及复献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献血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穿刺时间与全程采血时间均显著缩短;复献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引言

血站作为采供血机构,承担着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及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重要职能,其服务对象主要为自愿无偿献血的健康人群。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生理以及心理舒适度,甚至影响血液治疗患者的临床安全。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献血者满意度下降、复献率受损,进而影响血站的整体运营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2-2024年纳入100例健康献血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50)与干预组(n=50)。两组基线特征如下:对照组男性占56%,女性占44%,年龄分布为20-40岁(均值28.2±4.7岁),体重范围45-85 kg(均值63.5±10.2 kg);干预组男性占52%,女性占48%,年龄分布为19-39岁(均值28.8±4.1岁),体重范围46-83 kg(均值62.8±9.7 k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及体重等基线参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组间可比性要求。

1.2 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至55周岁之间的健康献血者。

(2)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的各项体检指标。

(3)首次或多次献血者,且无严重献血不良反应史。

(4)5.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及随访工作。

1.2.2排除标准

(1)近期(1个月内)有服用药物或接受疫苗接种者。

(2)有晕血、晕针史或严重心理障碍者。

(3)男性体重低于50kg,女性体重低于45kg。

(4)研究期间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全程随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涵盖常规健康评估、标准化采血操作及基础献血后指导。护理人员按照血站常规流程完成采血工作,不额外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接受常规心理安抚,采血后给予基础健康建议。

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个性化心理疏导,采血前护理人员评估献血者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疏导。对于初次献血者,重点讲解采血流程及安全性,缓解紧张情绪;针对多次献血者,关注其心理需求,强化献血意义认同感。采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辅助手段,降低献血者焦虑水平。(2)精细化操作流程,优化采血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护理人员接受专项培训,确保采血动作轻柔、精准。采用无痛穿刺技术,减少献血者疼痛感。采血过程中实时监测献血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3)全程化健康指导,采血前护理人员提供详细的饮食及作息建议,确保献血者处于最佳状态。采血后提供个性化的恢复建议,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4)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采血区域设置独立隔间,保护献血者隐私。提供饮水、零食等便民服务,安排专人陪同高龄或特殊需求献血者,提升献血者体验感。(5)信息化随访管理,护理人员建立献血者健康档案,记录每次献血情况及护理服务反馈。采血后24小时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献血者恢复情况并提供针对性建议。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发送健康提示及献血知识,增强献血者粘性。

1.4 观察指标

①献血者满意度评分: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评估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及具体环节评价。

②采血效率:记录采血操作时间,包括穿刺成功时间及全程采血时间。

③复献率:追踪献血者6个月内再次献血的比例,评估护理服务对献血者复献的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满意度评分

干预组在各评价维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献血者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服务态度 操作熟练度 环境舒适度 心理疏导效果 健康指导满意度 总体满意度
对照组 8.23±1.12 8.51±1.03 7.84±1.21 7.25±1.32 7.53±1.14 8.02±1.03
干预组 9.62±0.78 9.73±0.64 9.42±0.72 9.31±0.89 9.52±0.83 9.51±0.72
t值 17.32 17.89 18.14 19.45 20.23 18.7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able 1.

2.2 两组采血效率

干预组在穿刺成功时间和全程采血时间

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采血效率,优化操作流程,缩短献血者等待时间。见表2。

表2 两组采血效率[x±s,min]

组别 穿刺成功时间
对照组 0.21±0.04 5.95±0.75
干预组 0.16±0.03 4.97±0.65
t值 10.12 11.89
P <0.05
Table 2.

2.3 对比两组复献率

干预组6个月内复献率为5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0%(P<0.05)。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提升献血者体验、加强健康指导及随访管理,显著提高了献血者复献率,对血站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见表3。

表3.两组复献率[n(%)]

组别 复献人数 复献率(%)
对照组 18 36.00
干预组 29 58.00
5.12 5.12
P <0.05
Table 3.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影响献血者心理状态

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的个性化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会显著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缓解献血者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在采血前先评估献血者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的疏导方案。对于初次献血者,护理人员重点讲解采血流程、安全性及注意事项,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至于多次献血者,护理人员则强化献血社会价值,增强其心理认同感。接着,护理人员采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辅助手段,舒缓献血者紧张情绪。研究表明,干预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疏导满意度评分达到9.31±0.89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25±1.32分。优质护理服务借助关注献血者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位关怀,为提升献血者体验、保障血液安全供应提供重要支持。

3.2 优质护理服务提升采血效率的作用

采血效率是衡量血站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献血者体验以及血站的服务能力。传统护理模式下,采血操作流程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可能延长操作时间或增加献血者不适感。优质护理服务会优化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并引入无痛穿刺技术,显著缩短采血时间。数据显示,干预组的穿刺成功时间从对照组的0.21±0.04分钟缩短至0.16±0.03分钟,全程采血时间从5.95±0.75分钟减少至4.97±0.65分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效率既减少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又降低因操作时间过长导致的献血者不适感。与此同时,优质护理服务还拥有专项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轻柔地完成操作,减少重复穿刺等情况,进一步提高采血成功率。

3.3 优质护理服务促进献血者复献的作用

献血者复献是血站工作目标的一部分,直接关系血源的稳定供应。传统护理模式下,由于缺乏系统化的随访机制,献血者可能因缺乏后续联系而流失。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会建立献血者健康档案以及信息化随访平台,实现全程化管理献血者。在采血后24小时内护理人员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献血者的恢复情况并提供针对性建议,增强献血者的归属感。接着,护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发送健康提示、献血知识及活动信息,保持同献血者的长期联系。数据显示,干预组6个月内复献率达到5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0%(P<0.05)。该结果与优质护理服务中强调的个性化服务、人文关怀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提升采血效率及促进献血者复献,为血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应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为保障血液安全供应、提升献血者体验作出更大贡献。

3.4 优质护理服务对血站整体形象的提升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作用于献血者个体,对血站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有深远意义。在社会层面,血站是保障医疗用血安全的关键机构,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复献率上升,这些积极成果通过献血者的口碑传播,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血站工作。比如,当献血者在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会更愿意向身边的人分享献血经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同时,媒体对血站优质服务的报道,也有助于提升血站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血站专业、温暖的公益形象,促进血站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为血站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进一步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综合性价值,从各个维度推动血站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慕岩,王付秀,成枫.采供血质量控制措施及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7):141-143.

[2]黄海燕,王志效.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10):162-165.

[3]宋彩艳,杨丽波.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7):186-189.

[4]宋彩艳,杨丽波.护理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2):184-186.

[5]王用光.血站采血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5):560.

[6]周玉华.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评价[J].人人健康,2020,(13):249.

参考

慕岩,王付秀,成枫.采供血质量控制措施及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7):141-143.

黄海燕,王志效.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10):162-165.

宋彩艳,杨丽波.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7):186-189.

宋彩艳,杨丽波.护理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2):184-186.

王用光.血站采血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5):560.

周玉华.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评价[J].人人健康,2020,(13):249.

作者简介

  • sci-open@163.com
    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