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任务与保障 措施

作者

  • 行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中国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任务与保障措施。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土综合整治的要求,明确了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定位;详细阐述了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包括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乡村产业发展支撑等方面;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涵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土综合整治的定位、任务与保障措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1.1 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土综合整治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为国土综合整治指明了方向。在产业兴旺方面,要求国土综合整治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生态宜居方面,要求国土综合整治注重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乡风文明方面,要求国土综合整治尊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在治理有效方面,要求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利用秩序;在生活富裕方面,要求国土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整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

1.2 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定位

国土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它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再组织和再优化,缓解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国土综合整治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能够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态品质,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能够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2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任务

2.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对一定区域内(整乡镇或部分村庄)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采取综合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矿进行全要素整治,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活动。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打破传统土地整治的局限,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2]

农用地整理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残次林地和低效园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等任务。通过农用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在石家庄市某县3个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开发后备耕地资源24.27公顷,新增耕地31.11公顷,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观光农业初具形态[3]

建设用地整理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通过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城镇低效用地整治,盘活增减挂钩指标和存量建设用地,可以有效盘活城乡建设,促进城乡要素的融合和双向流动。同时,合理利用节约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项目区内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2.2 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和农村风貌。具体任务包括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乡村国土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例如,在一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积极开展乡村国土绿化美化行动,种植树木、花草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生态环境修复的基础上,结合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挖掘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例如,大浪口传统古村落通过合理保护与开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

2.3 乡村产业发展支撑

产业用地保障。国土综合整治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产业布局,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例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划定产业发展区域,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提供用地;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管理,允许其入市流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引导农民积极种植和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利用山、林、田、民俗等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条件,开发潜在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等,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落地,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了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4-5]

2.4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乡村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在国土综合整治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对乡村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桥等,采取修缮、维护等措施,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例如,在一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重塑。保护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如农田景观、山水景观等,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景观设计、生态修复等手段,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景观,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对农田进行整理和规划,形成了整齐划一、色彩斑斓的农田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保障措施

3.1 政策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国土综合整治相关政策,明确整治目标、任务、责任和保障措施。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确保各项政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例如,出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规范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

制定全面且细致的国土综合整治专项政策,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标准与流程。例如,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出台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政策,山区侧重生态修复与特色农业用地保障,平原地区注重耕地质量提升与规模化经营用地整合。同时,加强政策的系统性与协同性,使国土综合整治与农村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政策相互衔接,形成政策合力。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综合整治。制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同时,加强对社会资本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营,保障农民权益。

强化监管评估。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管机制,加强对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国土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2 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国土综合整治的财政投入,将国土综合整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规模。重点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例如,设立国土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费用。除了财政投入外,还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参与国土综合整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探索发行国土综合整治专项债券,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加大激励力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国土综合整治中表现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积极参与整治的企业和社会资本,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其投资成本与风险。比如,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激发其参与热情。

3.3 技术创新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土地整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国土综合整治的质量和效益。例如,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整治项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构成的“3S”技术,对乡村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测与评估。通过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量、生态环境等信息,借助GIS进行空间分析与规划,利用GPS实现精准定位与测量。这有助于科学制定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提高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国土综合整治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研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技术和装备,提高整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例如,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种植特定植物吸收重金属等污染物;运用生态护坡技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乡村河岸、山体等。同时,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引入智能化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国土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如使用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工程监理,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农田精准灌溉。建立国土综合整治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等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升整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4 公众参与

在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前,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公告、听证会等,向公众公开整治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目标、任务、规划方案、实施进度等,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利用政府官网、政务新媒体、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及时、全面公开国土综合整治相关信息。比如,在官网设立专门板块,发布整治项目的规划方案、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详细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整治工作的动态与成果,让公众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丰富信息公开形式。除文字公告外,还可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形式,对复杂的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解读。例如,制作整治项目效果对比视频,让公众更清晰了解整治前后的变化;举办政策宣讲会,以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方式,为公众详细解读政策。通过这些举措,保障公众对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知情权,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决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规划和决策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整治项目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公众在国土综合整治中获得实惠。例如,在农村宅基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鼓励农民参与旅游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4结语

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定位和任务。通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乡村产业发展支撑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国土综合整治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同时,为了确保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强,徐燕,刘骏军.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8):104-108.

[2]谢立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国土整治方法研究[J].社会科学,2024(13):91-94.

[3]刘世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J].中国土地,2023(24):58-61.

[4]王江成.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户外装备,2021(7):157-161.

[5]王刚,朱祥,夏丽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探究[J].华东科技(综合),2023(11):122-125.

[6]向平,罗艳.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J].社科前沿,2025(1):74-76.

如何引用

参考

陆强,徐燕,刘骏军.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8):104-108.

谢立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国土整治方法研究[J].社会科学,2024(13):91-94.

刘世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J].中国土地,2023(24):58-61.

王江成.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户外装备,2021(7):157-161.

王刚,朱祥,夏丽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探究[J].华东科技(综合),2023(11):122-125.

向平,罗艳.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J].社科前沿,2025(1):74-76.

作者简介

  • 行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