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研究与运用
摘要
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以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研究与运用为重点,首先对蒸汽蓄热器原理与结构进行分析,其次从聚焦余热资源、知晓负荷波动影响、重视蒸汽供应关键三方面深入探讨,最后关闭止阀门、打开止阀门两种情况探索其运用,展示该节能技术在降低制药企业能源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更提出一系列优化技术措施,旨在为制药行业广泛运用这一节能技术提供参考,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言
制造业迅猛发展背景下,制药提取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量。但这一环节会消耗较高能源,特别是使用蒸汽能源,一方面会让企业花销更多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造成能源供应紧张,进而为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压力。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化,制药行业也开始探寻有效的节能技术,而蒸汽蓄热器作为一种前沿装置,具有非常好的能量调节功能、存储功能,在优化制药提取设备能源层面有诸多优势。因此相关人员需清楚蒸汽蓄热器原理和结构,从多维度开展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研究和运用,一方面助力制药领域朝着绿色、高效方向进步,另一方面尽早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1 蒸汽蓄热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1 工作原理
蒸汽蓄热器主要借助蒸汽的相变潜热开展能量储存与释放,内部装填了一定量的水当作蓄热介质,要是有多余蒸汽进行输入,高温蒸汽进入蓄热器里,跟水接触蒸汽迅速地凝聚成水液,排出大量的汽化潜热,让蓄热器内部的水温升高,实现热能的囤储[1]。若制药提取设备需要蒸汽,采用调节蓄热器出口的压力控制装置,降低蓄热器里面的压力,压力降低让水重新沸腾产生蒸汽,这些蒸汽便依照需求供给提取设备,满足有关的加热、提取等工艺要求,以此达成蒸汽的灵活分配与能量高效利用。
1.2 结构组成
蒸汽蓄热器一般由外壳、内部的汽水分离设备、水位控制设备、进出汽管道以及压力控制部件等组成(如表一),外壳一般采用高强度的压力容器专用钢材制造,保证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范围,保障设备平稳运行;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蓄热器内部靠上的位置,其作用是把产生的蒸汽与水加以有效分离,避免水跟着蒸汽一同输出,影响到蒸汽品质与后续工艺的操作。水位控制装置实时对蓄热器内的水位状况进行监测,依靠与外部补水系统或排水系统相互配合,维持水位处于合理范围,保障蓄热器蓄热和释热功能正常,进汽及出汽管道分别和蒸汽供应源、制药提取设备相接,作为蒸汽进出的通路,而压力控制部件的作用是精准调节蓄热器内部的压力,实现按需求释放蒸汽[2]。
部件名称 | 位置 | 材料 | 功能作用 |
外壳 | 外部整体 | 采用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材制造 | 承受一定压力范围,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
汽水分离装置 | 蓄热器内部上方 | 将产生的蒸汽与水有效分离,避免水随蒸汽输出,影响蒸汽品质和后续工艺 | |
水位控制装置 | 蓄热器内部(监测水位) | 实时监测水位,与外部补水/排水系统联动,维持水位在合理区间,保证正常蓄热和释热功能 | |
进出汽管道 | 连接蒸汽供应源和制药提取设备 | 蒸汽进出的通道,实现蒸汽的输入和输出 | |
压力控制部件 | 蓄热器内部(调控压力) | 精确调控蓄热器内部压力,实现蒸汽的按需释放 |
2 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研究分析
2.1 聚焦余热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制药提取设备运转期间,会产出大量可以利用的余热资源,待提取罐完成一次提取操作后,罐体及其相连管道内仍旧留存着高温蒸汽和热水,这些都蕴藏着可观的热量[3]。蒸汽蓄热器借助其特有的工作原理,成为收集以及再利用这些余热的关键要点,凭借优化管道布局的操作,把提取设备排出的余汽、余水依序引导至蒸汽蓄热器内部,采用蓄热器内的水作为介质,把余热收纳起来,当后续制药提取阶段再次需要蒸汽供应之际,蓄热器内积攒的热量推动水发生相变,生成的蒸汽迅速补充进提取设备里,达到工艺要求。依靠智能控制系统,可依据提取流程各个阶段、不同的蒸汽用量要求,精准分配余热转化的蒸汽量,既让额外蒸汽的产出量降低,降低了对锅炉这样蒸汽源的依赖,提高了整体能源的利用水平,帮扶制药企业在节约能源降低损耗时,提升经济收益及环境效益。
2.2 知晓负荷波动影响,有效手段平衡变化
制药提取工艺由多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在蒸汽需求量上差异突出,如蒸煮环节需要大量蒸汽,而后续到了静置阶段,需求大幅缩减,这让蒸汽负荷频繁出现高低落差。蒸汽蓄热器类似一个能量调节站,当蒸汽负荷进入低负荷阶段,也就是蒸汽供给量多于需求量的时候,它能吸收多余的蒸汽并进行储存,依靠汽水两者间的热交换,把能量以水的焓值形式保留在蓄热器里头;要是进入了蒸汽需求的高峰阶段,提取设备急切地需要大量蒸汽维持正常工作,蓄热器就能迅速把之前储存的蒸汽释放出来,填充到用汽系统里面,使蒸汽供应平稳跟提取设备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因负荷瞬间增大,造成蒸汽供应不足,进而影响提取效率;或者若负荷骤降,就会造成能源白白地浪费掉,采用蒸汽蓄热器有效平抑蒸汽负荷的波动,同时显著增进了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协助制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3 重视蒸汽供应关键,巧妙优化供应环节
制药提取工艺往往展现出间歇性和蒸汽用量波动大的特点,传统的蒸汽供应途径很难精准契合,易引起能源方面的浪费。蒸汽蓄热器的介入有效扭转了这一态势,在蒸汽使用的低谷期间,如制药提取的某些预备阶段,多余蒸汽可由蓄热器收集并进行储存,防止锅炉因蒸汽无处消耗出现频繁启动和关停现象,降低了启动时的能量消耗,以及频繁启停引起的设备损耗;当提取过程步入蒸汽需求的高峰阶段,如浓缩等关键工序,蓄热器能及时把所存的蒸汽释放,添加到供应系统里,保障制药提取设备可以获得稳定又足量的蒸汽供应,保障提取作业高效开展。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模式,可依照不同提取阶段提前预设的蒸汽参数,精准驾驭蓄热器的充放汽操作流程,保证蒸汽压力、流量等处于规定区间,进一步优化整个蒸汽供应链条,增强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制药提取环节在稳定、节能的状态下顺利开展,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双赢局面[4]。
3 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的运用
3.1 关闭截止阀
关闭截止阀B的时候,锅炉与蓄热器形成串联,为锅炉产生的蒸汽,提供一个规定的流动方向。蒸汽从锅炉产生,经过1#区域,再经过止回阀A,最终进入蓄热器容器饱和水空间,蒸汽能够与饱和水产生热交换,促使蒸汽更加饱和;之后蒸汽回到饱和器空间,该区域的饱和蒸汽持续增加,任何时候都能提供用户所需热量,通过与饱和器交换,蒸汽会相继通过止回阀C,保证蒸汽朝着规定方向流动,汇聚到2#点,最后为用户提供。整个过程中,蓄热器起到重要作用,若用户热需求降低,或者是锅炉蒸发量变多的时候,锅炉产生蒸汽要超过用户消耗量,正是这种工序不平衡,会导致各点压力持续升高,各处压力也随时上升。因日蓄热器中一直存储饱和蒸汽、饱和水,温度与压力二者是固定关系。所以,若蓄热器中的3#压力呈现上升趋势,内部饱和蒸汽、水温度也会持续升高,一些多余蒸汽会存储在蓄热器,让系统压力、温度处于平衡状态,用户任何时候都能得到蒸汽供应,进一步彰显其缓冲、调节优势,促使系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5]。
3.2 打开截止阀
打开截止阀B的时候,锅炉和蓄热器就变成并联形式,若系统负荷处于平衡,蒸汽就会依据主要路径为用户提供,根本就不用进入蓄热器,这时候蓄热器就不用参与蒸汽传输流程。但系统负荷已经高于锅炉蒸发量,系统就无法保持平衡状态,各压力点就会慢慢下降,压力也随时降低,蓄热器内部原本存储的饱和蒸汽、饱和水、水温度也会降低。因为压力降低,在饱和水中的水蒸气,会经过止回阀C进入系统,这些蒸汽可弥补负荷超出带来的压力降低影响,降低对系统产生的不良效果。所以并联前提下,蓄热器能充当备用能源,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支持。有一点需要注意,若A止回阀没有紧密关闭,一旦出现压力急剧下降的时候,会造成蓄热器中的饱和水被冲出,造成无法估量的水击现象,一方面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由此说明关闭A止回阀至关重要。若系统负荷<锅炉蒸发量,压力就会持续升高,各压力点也会升高,一旦蓄热器上层的其空间压力小于P1/P2的时候,一些蒸汽会反方向经过A止回阀进入蓄热器,然后与蓄热器中的水完成热交换,一部分成为饱和水,可提升蓄热器内的温度、压力等,为系统保留更多整齐。面对这一情况,蒸汽无法从C止回阀进入,只能排出蒸汽,若出现较大的压力差,蒸汽会与压力梯度相反,通过A止回阀最终回到蓄热器内部。
Figure 1.
- 表一:蒸汽蓄热器结构
- 图一 应用过程
4 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控制策略
4.1 压力与温度控制
依靠安装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蒸汽蓄热器、制药提取设备以及蒸汽管道里的压力和温度参数,按照设定的压力及温度范围,采用闭环控制手段,自动调整蒸汽蓄热器蒸汽进出端口阀门的开度,倘若系统压力过高的时候,把蒸汽蓄热器蒸汽出口的阀门打开,降低系统的压强;若压力变得过低的时候,把蒸汽出口阀门关掉,与此同时打开进口的阀门,使锅炉生成的蒸汽进入蓄热器,让系统压力升高,温度控制的原理近似一致,保障整个系统在稳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顺利运行,适应制药提取设备的工艺要求[6]。
4.2 智能预测控制
采用智能化算法——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类,对制药提取设备的蒸汽需求做出预估,以分析历史生产数据、工艺参数、时间因素等,构建蒸汽需求预测模型,依照预测结果,预先变更蒸汽蓄热器的运行情形,优化蒸汽的存储与释放方案。在预估即将进入提取过程蒸汽需求高峰时间段前,事先把蒸汽蓄热器充入蒸汽至满,保障在高峰时段能及时、稳定地输出蒸汽,杜绝因蒸汽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4.3 多设备协同控制
做到蒸汽蓄热器、锅炉、制药提取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间的协同控制,构建设备间的通信网络,实时分享设备的运转状态和参数资讯,按照各设备的运行情形,对蒸汽生产、储存和使用实施协调控制,要是锅炉出现故障或者需维护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对蒸汽蓄热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优先保障制药提取设备的蒸汽消耗需求,维持生产的连贯性;当制药提取设备完成生产,蒸汽需求下降的时候,系统要求锅炉降低蒸汽产出量,并把多出的蒸汽存到蓄热器里面,做到能源的合理安排与高效运用。
结语
基于蒸汽蓄热器的制药提取设备节能技术,将其用于制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通过上文分析中提到的利用余热、平衡负荷波动等,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助力制药企业更好的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今后相关人员也要持续关注该技术,真正发挥该技术优势,助力制药企业尽早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杰,陈星,张玲帆,陈佳,朱海伟,邢春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生物制药用一次性储液瓶中34种可提取无机元素[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24,14(05):607-614.
[2]王文昭,郑乐飞,邓雅军,宇波,孙东亮.直接蒸汽光热发电系统中相变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2,30(02):10-16.
[3]单文亮,徐宪东,孙文强,穆云飞,吴建中,贾宏杰.含蒸汽蓄热器的工业蒸汽系统发电灵活性量化[J].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4(02):107-114.
[4]杭丽凤.中药制药过程控制及集成化生产关键问题研究[J].北方药学,2020,17(08):184-185.
[5]覃明文.传统制药提取工艺流程设计与现代制药设备的结合探索[J].科技风,2018,(21):134+182.
[6]胡樱子,候温儒,张贵宾.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0):43-44.
作者简介:王志敏,1976.01.19,男,江西省抚州市,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从事设备管理和工艺设计。
如何引用
参考
高杰,陈星,张玲帆,陈佳,朱海伟,邢春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生物制药用一次性储液瓶中34种可提取无机元素[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24,14(05):607-614.
王文昭,郑乐飞,邓雅军,宇波,孙东亮.直接蒸汽光热发电系统中相变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2,30(02):10-16.
单文亮,徐宪东,孙文强,穆云飞,吴建中,贾宏杰.含蒸汽蓄热器的工业蒸汽系统发电灵活性量化[J].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4(02):107-114.
杭丽凤.中药制药过程控制及集成化生产关键问题研究[J].北方药学,2020,17(08):184-185.
覃明文.传统制药提取工艺流程设计与现代制药设备的结合探索[J].科技风,2018,(21):134+182.
胡樱子,候温儒,张贵宾.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0):43-44.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