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与风险防控
引言
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部分,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以及影响范围较广等特性,其造价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极为关键,传统的造价管理在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相互脱节的情况,很难达成整体的优化目标,然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可对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统筹,提升工程的经济性。市政工程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效的风险防控可保证工程顺利推进,故而针对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与风险防控展开研究,对于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推动城市稳定发展有关键的价值。
1 理论研究基础
1.1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述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属于一种科学的造价管理理念,该理念贯穿于项目从前期规划开始,历经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一直到报废拆除的整个进程之中,在前期规划阶段,需要把项目功能需求跟战略目标相结合来开展造价估算工作,设计阶段要借助优化设计方案的方式控制造价,施工阶段要严格把控成本支出情况,运营维护阶段则要合理规划资金投入以此降低后期费用[1]。它的核心目标在于保证项目质量以及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造价的最小化以及资源的最优配置,防止各阶段造价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让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始终保持经济合理性。
1.2 风险防控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在实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市政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在项目决策阶段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特点和造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造价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控制方案,使市政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以保障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市政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有效支持,提高经济效益。在市政工程领域,风险防控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广泛、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会面临不少不确定的因素,借助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可预先识别项目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像是设计变更风险、施工技术风险以及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制定对应的应对举措[2]。如此一来,可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因质量问题产生的返工与维修成本,又可以保证项目依照计划进度顺利推进,防止工期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合理的风险防控可把控项目成本,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为城市的稳定运行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实践分析
2.1 项目策划与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策划与决策阶段是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起始点,其关键之处在于借助系统分析为项目搭建科学的造价管理根基,在这个阶段要全面推进市场调研工作,深入剖析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以及基础设施的欠缺状况,并且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于技术可行性研究而言,要对比不同建设方案的技术难度、施工条件以及工期要求,开展经济合理性分析,着重测算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前期勘察设计等费用,比如在城市道路项目里,要详细调研沿线土地的性质与附着物的情况,精确估算征地拆迁成本,并且要构建风险评估矩阵,对政策变动、利率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展开量化分析,制定包含应急储备金的风险应对预案,保证投资估算误差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为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3]。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市政工程中设计阶段对于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到70%以上,要借助多维度的管理方式来实现造价和功能之间的平衡。当推行限额设计时,把项目投资估算依据专业划分成建筑、结构以及给排水等子目标,让设计团队在各个环节严格依照造价限额来执行,防止因为设计标准过高而致使成本失去控制[4]。以桥梁工程为例,可以借助对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造价差别,再结合使用年限以及维护成本来挑选最优方案,在强化设计概算编制时,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材料价格,针对新工艺、新材料开展专项造价测算,引入价值工程理念时,着重分析功能和成本的匹配程度,比如在市政管网设计中,依靠优化管径与管材的组合,在契合输水能力的条件下降低建设以及运营成本。建立设计变更分级审批制度,对于超出造价限额的变更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此保证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刚性与科学性。
2.3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成本发生的关键时期,要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个角度开展精细化管理,在组织管理工作中,构建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把成本目标细化到各个施工班组,明确材料损耗率以及机械利用率等考核指标。从技术方面来讲,积极运用BIM技术开展施工模拟,提前找出设计冲突与施工难题,降低因技术问题造成的返工成本。材料管理方面,构建动态价格监测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建材价格走向,在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价格处于低位时进行战略储备,同时推行“领料实名制+余料回收”制度,减少材料浪费,机械管理采取“租赁+自有”相结合的模式,依据施工进度合理调配设备,防止闲置损耗[5]。针对现场签证,实行“一单一算”制度,现场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一同核实签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必要性,保证每笔费用支出可对应具体的工程量与造价明细,实现施工成本的过程可控。
2.4 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管理
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管理会对市政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构建科学化且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在制定维护计划时,要依据工程类型以及使用频率来建立分级维护标准,比如针对城市主干道实施“日常巡检+季度大修”这样的维护模式,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则开展定期无损检测[6]。在设备管理方面,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设备档案,记录购置成本、维护记录以及更新周期,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提前预警故障隐患,以此降低突发维修成本,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像市政设施运维平台,可实现维护任务的自动派发、进度跟踪以及成本核算,减少人工管理误差。在费用分摊方面,要区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项目,对于污水处理厂等经营性设施,借助合理调整收费标准来覆盖维护成本,对于城市绿化等非经营性项目,建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的机制,同时还要开展维护成本后评估,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偏差,持续优化费用管理策略,保障市政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3 市政工程风险防控实践策略
3.1 风险识别与评估实例
在市政工程建设里面,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属于风险防控的首要步骤,就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来讲,施工之前,要组织专业团队对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的排查工作,依据地质勘察报告,识别像断层破碎带、富水地层等地质方面的风险,结合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评估施工有可能致使的沉降风险给邻近建筑结构安全带来的影响。针对盾构施工工艺,分析设备故障、姿态控制等操作方面的风险[7]。在评估期间,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把风险因素依照关键性进行排序,计算各个风险的权重值,再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后果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比如将地层涌水风险判定为高风险等级,因为其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隧道坍塌、周边区域积水等严重后果,需要重点给予关注并制定专项防控措施。依靠这种实例化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可为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精准的目标导向。
3.2 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实施
3.3 风险应对与应急计划
3.4 风险监控与管理效果评估
- 要切实有效地预防以及控制市政工程风险,需要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去施行具体的策略,在技术这个层面上,依据不同工程所有的特点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就像在深基坑工程当中运用咬合桩支护、预应力锚索等技术,以此来提升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坍塌的风险,在管理层面,要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清晰明确各部门以及人员的职责,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操作技能。要加强对原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管控,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对进入场地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保证其符合设计的要求。在环境协调方面,施工之前要和周边的居民、单位展开充分的沟通,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依靠提前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加固等举措,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在城市道路拓宽工程里,借助设置声屏障、洒水降尘等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的干扰,达成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 即便已做了充足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市政工程里依旧有可能出现突发风险事件,要制定完备的风险应对和应急计划,组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清晰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证在风险事件发生之际可快速响应。针对不同类型风险制定相应应急处置方案,像坍塌事故应急方案、火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方案里要明确应急救援的程序、方法以及资源调配措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物资,并且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比如在隧道施工中,如果发生涌水事故,应急小组应马上启动涌水应急方案,组织人员撤离,同时运用预先储备的排水设备进行抽水,还采取注浆堵水等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降低事故损失。
- 要保证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施行,就要对市政工程风险开展全过程的监控工作,并且要定期去评估管理效果。在风险监控这个环节,可以运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搭建风险监控平台,对工程施工期间的各项参数做实时监测,像基坑位移、隧道沉降以及结构应力等,依靠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这样就能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现场开展巡查,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在管理效果评估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借助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分析评估结果,总结风险防控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持续优化风险防控策略。比如在某市政桥梁工程竣工之后,借助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监控数据以及事故记录进行分析,评估该工程风险防控管理的效果,为后续类似工程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促使市政工程风险防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以及风险防控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依靠各阶段的科学管理实现造价的优化,风险防控借助各个环节的策略减小风险所产生的影响,这二者彼此关联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对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起到保障作用。未来,需要结合新的技术与方法,让管理体系得以完善,提升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为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斌.探究市政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J].上海公路,2025,(01):207-209+237.
[2]莫楠楠.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2):222-224.
[3]田慧.市政工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分析[J].居业,2024,(09):158-160.
[4]刘玉涵,董彬.新形势下市政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05):139-141.
[5]周文波.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赋能工程领域智能建运转型升级[J].施工企业管理,2023,(10): 76-78.
[6]古贤冬,钟毅.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8):142-144.
[7]郭红梅.基于灰色理论的道路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3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