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激发
摘要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通过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鼓励创新表达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引言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写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在文字表达中展现个性与创新。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仍面临诸多限制。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传统写作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侧重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和范文的模仿,学生在写作中往往被要求遵循固定的格式和套路。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写作,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突破既定的框架,导致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新性。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多以分数为导向,注重文章的结构完整性和语言规范性,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表达关注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2 学生创造力受限的原因分析
学生创造力在写作教学中受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部分学生在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习惯于依赖范文和教师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勇气。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写作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开放性。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多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且主题较为集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足,缺乏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思维受限,难以产生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此外,从教学环境来看,当前的写作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社会生活和实际情境的联系。学生在写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难以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1]。
2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写作教学策略
2.1 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环节。宽松的写作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使其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释放思维潜能。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权威式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理解并接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价值和被尊重[2]。
宽松的写作氛围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写作时不再担心因表达不当而受到批评或否定。这种心理安全感是学生敢于尝试创新表达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确信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会得到尊重时,他们更愿意突破常规,尝试新颖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始终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即使是那些看似不成熟或偏离常规的想法,也应被视为创新思维的火花,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宽松的写作氛围还体现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写作成果。通过关注过程,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写作技巧上的指导,更包括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如创意写作工作坊、写作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自己创意作品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拓展思维视野,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重视。传统的写作评价往往侧重于文章的结构、语言规范性和内容的完整性,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关注不足。在宽松的写作氛围中,教师应重新审视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评价体系。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中思维的独特性、视角的新颖性以及表达的创新性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
2.2引导多元思维训练
多元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环节,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从而为创造力的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发散思维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关键词或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突破单一的思维路径,从多个维度对主题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新颖的表达角度。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避免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为写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逆向思维训练则是通过对常见观点或现象进行反向思考来实现的。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从常规思维的对立面出发,对已有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挖掘出独特的见解。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写作中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4]。
联想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丰富写作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场景或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表达。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写作中能够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联想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进行迁移和整合,拓宽思维的视野,为写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将多元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活动,如思维导图绘制、创意写作练习、主题讨论等,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提升思维能力。通过系统的多元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产生新颖独特的创意,从而为创造力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2.3鼓励创新表达与个性化写作
创新表达与个性化写作是学生创造力在写作中的直接体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突破传统模式,大胆尝试新颖的表达方式,如独特的语言风格、创新的文体形式、个性化的叙述视角等。例如,学生可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或以科幻小说的笔触描绘未来世界,还可以采用书信体、日记体等多种文体进行写作,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意。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即使学生的表达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也应先肯定其创新之处,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与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见解,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与“假大空”的内容,真正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与创新化。
2.4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提供丰富的手段与途径。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写作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如模拟社会热点事件、校园生活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写作,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从不同同学的视角获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项目式学习法则可以将写作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如让学生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调研、策划并撰写报告,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3 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中的角色与作用
3.1 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灵感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挖掘写作素材。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独特之处,从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写作构思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写作“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表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点评、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尝试新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写作模式,大胆创新。例如,对于一些擅长叙事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对于喜欢抒情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通过这些具体的引导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思维[5]。
3.2 创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创新教学理念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然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创造力被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将创造力培养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水平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写作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其次,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写作体验。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创意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应树立创新评价理念,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在写作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独特表达和个性化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创意之星”“最佳表达奖”等多样化的奖项,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之处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结论
激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教学环境、思维训练、表达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鼓励创新表达。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写作中展现独特的个性与思维。
参考文献
[1]方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成才,2024,(24):114-115.
[2]李世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追求[J].课外语文,2019,(31):148-149.
[3]吴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09):48-49.
[4]刘峰.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9):94.
[5]柏正生.初中作文教学与拓展思维探析[J].考试周刊,2013,(95):40.
如何引用
参考
方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成才,2024,(24):114-115.
李世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追求[J].课外语文,2019,(31):148-149.
吴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09):48-49.
刘峰.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9):94.
柏正生.初中作文教学与拓展思维探析[J].考试周刊,2013,(95):40.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