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tion 研究性文章

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路径研究

Authors

Abstract

不同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期的语言传播模式,中文进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语言霸权,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新的语言传播路径。本文聚焦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实现路径,从华人华侨的推动、孔子学院的助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英联邦国家中文教育的推进有赖于海外华人社会提供的基础支持、孔子学院等机构的资源保障,以及各国出于经济与发展考虑对中文人才的需求。这些路径共同反映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外输出的新模式。

引言

国际中文教育进入“融进去”阶段后,如何将中文有效地融入他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新的关注点。目前,学界已围绕“中文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两种主要研究路径:一是区域研究,关注中文在非洲[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和东南亚地区[3]的整体推进状况;二是国别研究,聚焦埃及[4]、意大利[5]、南非[6]、越南[7]等国家的个案分析。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中文教育如何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落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然而,相较于前述区域,英联邦国家的整体性路径研究仍较薄弱。英联邦国家由于普遍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渊源,其中文教育的推进路径具有典型意义。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代自上而下的语言传播政策不同,中文纳入英联邦国家教育体系更多体现为一种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语言传播新模式。它既是对传统英语语言霸权的有力挑战,也彰显了全球化时代语言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本文拟从华人华侨推动、孔子学院助力和经济发展需求三个维度,总结分析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路径特征,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本土化与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1 华人华侨推动路径

英联邦国家中的华人华侨历史悠久,他们在当地的存在和努力是中文教育“融进去”的重要基础。早在19世纪,淘金热就吸引了大量华工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世纪以来,英国、加拿大等国也迎来了多批中国移民。以新加坡为例,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华人占新加坡常住人口的75.9%,是该国最大的族群。又如,在新西兰,华人已成为最大亚裔族群,截至2018年约占新西兰总人口的4.9%。华裔移民也是加拿大最早的大规模移民群体之一。目前自称华裔的加拿大人约占加拿大人口的5.1%,达177万之众。可以说,许多英联邦国家已经形成了数量可观、影响力显著的华人社区。

华人华侨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了当地汉语教学实践,并促使有关国家开始重视中文在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对于海外华人华侨而言,学习和传承中文关系到族裔身份和文化认同,是延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在许多移民聚居地,华人社团早期便自发开办中文学校,从私塾、周末班起步,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壮大。正如有学者指出,中文教育与学习维系着海外华裔子弟的身份归属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8]。通过这些民间力量,汉语在当地开始扎根传播。另一方面,在一些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英联邦国家,华裔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政府关注,这也促使官方通过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海外中文教育由“隐性传播”向“显性传播”的转变,提高其合法性和地位。

为配合华人华侨社会对中文教育的需求,不少英联邦国家制定了有利于中文进入学校课堂的政策。表1汇总了英联邦若干主要华人移民目的地国家的代表性外语教育政策。

表1 英联邦主要华人移民国家外语教育政策

国家 时间 代表性外语教育政策 政策影响
澳大利亚 1991 《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 推动了中文教育进入澳洲教育体系,正式成为14种优先教学语言之一。
新西兰 1998 《新西兰中文课程大纲》 中文正式被纳入新西兰外语教学体系,成为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外语科目之一。
新加坡 1956 《教育政策白皮书》 实施统一的以英语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的新教育制度。
马来西亚 1996 《1996年教育法令草案》 中文从“面向非华裔政府官员的语言教学”, 走进国民小学、中学, 供非华裔修读。
加拿大 1981 阿尔伯达省“中文双语项目” 满足各个时期华人移民群体的语言学习需求到建立不同地域华人社区的文化氛围。
Table 1.

注: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 不同的省份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仅以阿尔伯达省为例。

上述政策的实施使中文在这些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中文以与当地官方语言同等的重要地位存在。例如,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公立学校中实施的中文双语课程项目,学生一半时间以英语授课,另一半时间以中文授课;其二,中文作为关键的战略语言,以第二外语选修课的形式进入学校课堂。例如,澳大利亚1994年发布《亚洲语言与澳大利亚经济前途》报告,将中文与日语、印尼语、韩语一起定位为澳大利亚的重要战略语言[9]。如今中文在澳大利亚各级学校以必修或选修课形式开设,并成为高中阶段备受欢迎的外语选考科目之一。由于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具有强制性和导向性,将中文纳入正式课程也为原本无法通过课外班学习中文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这意味着,一旦中文进入各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学习中文的群体将大幅扩大。

2 孔子学院助力路径

语言的传播与发展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以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使命的孔子学院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建立了563所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在56个英联邦成员国中,有45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或课堂,约占英联邦国家总数的80%,合计147所。其中英国34所、澳大利亚19所、加拿大11所,说明一些主要英联邦国家设立了多所孔子学院/课堂。

尽管孔子学院通常依托海外大学开展教学,直接教授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但孔子学院在中文进入部分英联邦国家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在直接开设课程、培训本土汉语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以及组织汉语考试等方面。举例来说,从2017年9月起,马耳他在一所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由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派遣教师授课,直到马耳他能够培养出本土中文教师为止[10];又如,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承担了当地两所中学(诺维尔∙理查兹爵士学院和格兰维尔中学)的汉语教学任务,为汉语纳入该国中学课程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11]。通过这些方式,孔子学院为中文教学进入一些英联邦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了师资和课程支持。

此外,孔子学院通过举办“汉语水平考试(HSK)”等考试项目,大大提升了中文在英联邦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力。HSK证书不仅是学生语言能力的证明,更与申请奖学金、赴华留学等机会直接相关。在中文逐步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英联邦国家中参加汉语考试的中小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例如,仅在2024年4月至5月,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孔子学院为在校中小学生组织HSK及青少年汉语考试(YCT),就有1,948名学生参加。其中,包括埃德蒙顿公立学校汉语双语项目和中文文化项目的1,424名学生,以及卡尔加里教育局下属5所学校中文(普通话)双语项目的524名学生。可见,孔子学院在推动当地青少年学习中文方面功不可没。

同时,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孔子学院日”“孔子学院开放日”等文化活动,吸引英联邦国家更多中小学生参与,持续提高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并扩大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例如,2024年6月,肯尼亚内罗毕的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了该国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吸引了来自肯尼亚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参与。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示了出色的汉语表达能力,并表演了中国古典音乐、舞蹈、武术和书法等才艺,生动诠释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类活动拉近了当地青年与中国语言文化的距离,为中文进入英联邦国家学校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12]

3 经济发展需求路径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使汉语的实用价值大大增强。中国成为全球投资、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之一,这一事实推动了各国对开设中文课程的需求。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商务、贸易往来和跨境合作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掌握汉语逐渐被视为从事商业和国际职业的一项宝贵技能。与此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企业的崛起以及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创新)也使其成为全球技术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在这种背景下,汉语正日益成为继英语之后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对于许多英联邦国家来说,学习中文被视为一项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

汉语的重要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晓汉语能够使英联邦国家的企业家更有效地与中国的商业伙伴、投资者和客户沟通。共享语言使得贸易谈判和商业交流更为顺畅,提高达成合作协议的可能性,凸显了中文作为拓展市场、深化经济联系的工具作用。其次,懂中文有助于这些国家的商界人士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商业规范,从而减少沟通误差,建立更稳固的商业关系。在日益互联的全球市场中,这种文化理解对建立互信和推动可持续合作的商业环境至关重要。

受上述因素驱动,不少英联邦国家对汉语和中华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被视为让学生学习一门丰富语言和体验另一种文化的宝贵机会。这一趋势在非洲地区的英联邦国家尤为明显。例如,在尼日利亚,汉语推广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州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公立中小学课程。换言之,将汉语视作有价值的经济工具的理念,促使尼日利亚从国家政策层面正式认可汉语教学,将其纳入教育体系。同样,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和坦桑尼亚等非洲英联邦国家也考虑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相继在公立中小学正式开设汉语课程。这表明,在经济发展需求的带动下,汉语正逐步进入这些国家的主流教育体系。

此外,一些已将中文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的英联邦国家还积极寻求中国政府的支持,通过签署双边教育合作协议来深化本国中文教育。2021年9月,中国与瓦努阿图签署《关于合作开展瓦努阿图中小学中文教育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在中瓦双方的合作下推动瓦努阿图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这是中瓦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取得的成果[13]。2024年8月,斐济总理访华期间,中斐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方将继续为斐济发展中文教育提供支持,包括奖学金名额、教师培训等方面[14]。通过政府间的协定与协作,这些国家得以获得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等援助,加速中文课程在本国学校的普及。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与英联邦国家在教育领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中文在这些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4 结语

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路径多元而富有成效。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为中文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孔子学院为中文教学注入了资源和动力,各国出于经济发展考虑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则进一步强化了中文进入学校课堂的愿望。这些因素相互配合,使得中文在英联邦国家的传播不同于以往殖民时期单向度的语言扩张,而是一种植根于民间需求与官方支持相结合的新模式,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

当然,中文在英联邦国家教育体系的融入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各国中文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国家中文课程体系仍不完善,师资和教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国家最初开展中文教学主要依赖外部支持,本土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培育需要时间。在未来的发展中,为确保中文教育在英联邦国家的深入和可持续,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注重建立系统化的中文教育框架,在课程设置上循序渐进、衔接各级教育阶段,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第二,强化政府、学校与社区的协作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中文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建设,解决师资培养和教材本土化的问题;第三,进一步推动中西方的双向文化交流,把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相结合,避免将中文教学仅仅视作语言技能传授,更要使其成为促进文化理解与认同的桥梁。通过上述措施,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路径将更加畅通,国际中文教育也将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宝贵,庄瑶瑶.中文纳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挑战与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 (01): 131-138+156.

[2]李宝贵,庄瑶瑶.中文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挑战与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20,(02):89-98.

[3]李宝贵,吴晓文.东南亚各国中文教育政策对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 21-28.

[4]李宝贵,魏禹擎.中文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的动因、模式与优化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3):153-160.

[5]孟源,李宝贵,史官圣.意大利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政策演进及其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22,(03):12-22.

[6]曾妍,马跃.南非中文教育发展报告[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3,(02):30-40.

[7]曾小燕,阮德英.越南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论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 21(02): 37-47.

[8]刘竞舟,郭世宝.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J]. 民族教育研究, 2023, 34(4): 160-166.

[9]梁蕾,吴应辉.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01): 52-59+68.

[10]邓施懿.中文课程再启航: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在圣玛格丽特中学开班[EB/OL].(2024-11-04)[2025-04-15].

[11]Antigua News Room. Mandarin and Kung Fu: Antigua’s Confucius Institute Secures Five-Year Extension[EB/OL]. (2023-11-10)[2025-04-15].

[12]阮静. 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1): 82-90.

[13]Xin hua News Agency. China, Vanuatu to jointly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Vanuatu[EB/OL]. (2021-09-10)[2025-04-1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斐济共和国联合声明[EB/OL].(2024-08-20)[2025-04-15].

基金项目: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资助“世界主要语言配合支持他国国民教育体系经验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2YH108C)。

作者简介:刘东彪(1979-),汉族,男,河北省沧州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发展与政策、国际中文教育。刘怡(1978-),汉族,女,河北省唐山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

How to Cite

刘东彪, & 刘怡. (2025). 中文融入英联邦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路径研究. 教育理论与研究, 1(3). https://doi.org/10.63887/etr.2025.1.3.6
Download Citation

References

李宝贵,庄瑶瑶.中文纳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挑战与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 (01): 131-138+156.

李宝贵,庄瑶瑶.中文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挑战与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20,(02):89-98.

李宝贵,吴晓文.东南亚各国中文教育政策对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 21-28.

李宝贵,魏禹擎.中文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的动因、模式与优化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3):153-160.

孟源,李宝贵,史官圣.意大利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政策演进及其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22,(03):12-22.

曾妍,马跃.南非中文教育发展报告[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3,(02):30-40.

曾小燕,阮德英.越南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论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 21(02): 37-47.

刘竞舟,郭世宝.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J]. 民族教育研究, 2023, 34(4): 160-166.

梁蕾,吴应辉.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01): 52-59+68.

邓施懿.中文课程再启航: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在圣玛格丽特中学开班[EB/OL].(2024-11-04)[2025-04-15].

Antigua News Room. Mandarin and Kung Fu: Antigua’s Confucius Institute Secures Five-Year Extension[EB/OL]. (2023-11-10)[2025-04-15].

阮静. 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1): 82-90.

Xin hua News Agency. China, Vanuatu to jointly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Vanuatu[EB/OL]. (2021-09-10)[2025-0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斐济共和国联合声明[EB/OL].(2024-08-20)[2025-04-15].

Author Biogra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