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维探赜
摘要
消防安全是新时代高校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础保障,做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是关键。在新时代,推动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从价值蕴含、现实困境、突破路径三个维度,剖析其价值支点、现实痛点、实践重点,以融入力度为立足点、融入方式为着力点、健全教师结构为关键点、提高学生践行力为根本点,深化和提高融入的广度、深度与效度,助力高校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重要部分,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2024年3月1日 - 5月27日,全国学校火灾共516起,总数同比上升2%,高校火灾占比33.7%(最高),校园消防安全形势严峻。新时代高校人员聚集且密集,消防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高校需做好消防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将其融入思政课,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有助于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其争做时代新人[2]。
1 价值之维: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蕴含
确保消防安全是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基础保障。构建平安校园利于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是高校高水平安全的重要力量。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安全教育、构建平安校园,促进师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4]。
1.1 有助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
新时代高校教育下,将消防安全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对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政课是高校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使命。但传统思政课教学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消防安全教育的融入为思政课改革注入活力。二者融合有助于高校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能让学生在学思政理论的同时掌握消防安全常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种融合丰富了思政课内容,拓展了教育领域,为消防安全教育提供稳定持久平台,确保其在高校长期有效实施,实现常态化[5]。
1.2 有益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构建高水平安全校园
高校消防安全关乎教学秩序、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校园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推动高校安全稳定发展。将消防安全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党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体现,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维护校园安全合力,对推动高校高水平安全意义重大,也推动了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正是其具体体现。一方面,坚守思政课育人根本宗旨,强化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打破单一模式,提高教学效果[6]。
1.3 有利于激发新时代高校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
识和技能的活力
教师在实践教学积累中提高自身认知与消防安全意识,思考消防安全,关注热点、课题研究,为安全教育奠基。这激发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活力,如主动学理论、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其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预防与实践处置能力。此既保障高校学生自身安全,又维护高校安全发展,推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认知,深入研究热点、开展课题,更好融入安全教育。这提升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探索实用知识、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从宏观看,该教育模式转变保障学生安全、维护高校安全,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助力高校教育改革前行[7]。
2 困境之维: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在其融入思政课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突破。进一步推动融入过程中仍面临问题,主要体现在融入力度欠佳、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专业师资力量弱和大学生重视程度低等方面。
2.1 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力度欠佳
当前部分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中存在问题,课程内容陈旧、设置不全面,未与时俱进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其一,部分高校思政课缺乏消防安全内容,学生对其了解不足。其二,部分高校思政课堂采用灌输式讲述消防安全,学生因选择性学习易对知识点产生误解。其三,多数高校仅偶尔简单开讲座宣传消防,未将其纳入思政课程体系,未开展常态化、系统性教育,影响不深远。最后,高校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融入效果,学校重视,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2.2 高校实施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消防安全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关键是把握好思政课堂这一消防安全知识传授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消防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当前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缺乏创新意识。一方面,多数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未与时俱进创新模式,沿用传统讲授方式,难以满足学生期待和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需求;部分高校通过开展讲座、粘贴海报宣传,方式单一,不利于二者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把控能力弱、讲授缺乏感染力,出现讲授累、理解不到位的现象。高校有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较少,教学方式未紧跟时代,多为纯理论宣传教学,缺乏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少有结合数字化教学,未形成时代性系统性的教育活动[8]。
2.3 高校关于消防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师资力量较弱
部分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时,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受人力财力影响,缺乏专业师资,多由非消防安全专业的思政教师兼任授课。兼任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组织,既增加教学负担,又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部分高校因少发或未发消防安全事故,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师生安全知识与技能欠缺、意识淡薄,导致消防安全教育难融入高校思政课,难达预期育人效果。当前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中,专业性师资薄弱问题突出。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足,未纳入核心教育体系,师资配置缺规划,人力财力限制使其难吸引和留住专业教师,课程多由非专业思政教师兼任,他们缺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易表面化形式化,还加重教学负担、难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因长期未发重大事故而麻痹大意,对教育必要性认识不足,削弱了师生安全意识。
2.4 高校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大学生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消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实验操作不规范、用火用电有隐患、宿舍电器用后不关等,疏于防范易引发事故。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学习消防知识和技能主动性不强,致使高校思政教育难以有效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在思政课堂上,不少学生认为思政课“讲大道理”且无实用性,对其重视度低,应付了事,不愿全身心投入。
3 路径之维: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突破路径
在新征程中,高等院校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大任务,既要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前行,又要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同时,高校应承担时代使命,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内容、提升效果,让思政课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 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高水平的校园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高校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实现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做好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发挥育人价值,应加强融入力度、丰富教学方式、健全师资队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持续发力。
3.1 立足点:加强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落实力度
消防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内容,高校设计思政课程体系时应将其纳入必修课,建立系统课程,充实课程资源。加强高校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视,能促进师生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推动其在大学生中践行,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增进情感认同,这是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路径。系统化教育模式能让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应对突发情况,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将其融入学生日常,才能为高校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3.2 着力点:丰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式
高校在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基础常识的课堂教育基础上,要推进数字化教学,通过AR、VR、MR等技术赋能智慧课堂,还要同步常态化组织开展消防逃生演练、消防安全演示和消防安全技能竞赛等消防安全实践活动。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实现消防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自己要先明道、信道、悟道,才能够更好地把消防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增强对消防安全教育的价值认同,将消防安全教育内化为认知、外化为行动,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可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安全影视、参与检查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到消防站实地参观学习等课外实践活动,推动消防安全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3.3 关键点:健全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应由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其不仅指任教教师,还包括消防管理部门、消防协会和巡逻队伍等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目前,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普遍缺专职教师,未达预期效果。因此,健全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当务之急。高校要聘请有经验和专业背景的老师负责具体工作,加强对消防管理部门人员消防素养的培养与监督,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此外,要建立并完善消防协会和巡逻队伍,定期巡查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动态检查并纠正不良消防安全行为。
3.4 根本点:提高大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技能主动性
大学生作为高校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消防观念,要与相关消防管理部门共同肩负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发展的重任,为高校有效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贡献主体力量。除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知识外,更要提高学习非专业课的主动性,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水平。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消防安全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多观摩学习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训练、演练和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技能。要充分意识到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将消防安全教育设为常态化学习课程,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具有人员密集性大、高楼建筑物多和环境功能复杂等特点,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尤其重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进校园、进教程、进课堂、进师生头脑。高校师生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增强师生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促进师生掌握消防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校园消防安全的守护者和校园发展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3月以来,已发生校园火灾500余起[N].北京: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06-01(01).
[2]汪永祥.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消防,2023(S1):28-29+38.
[3]李枝航.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N].北京:人民日报,2024-11-07(13).
[4]虞政,樊晓李.2023应急管理高频词[N].北京: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01-02(01).
[5]王宏伟.着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J].中国消防,2024(05):64.
[6]吴英策.塑造队伍建设新动能 开创高校教师发展新局面[N].北京:中国教师报,2024-01-18(13).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4:7.
[8]李芳,戴汶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深化改革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5):13-22.
作者简介:韦其富(1996—),男,水族,贵州三都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胡建文(1995—),男,贵州天柱人,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建设。
- 基金项目:2024年度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2024SEED03014)。
如何引用
参考
3月以来,已发生校园火灾500余起[N].北京: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06-01(01).
汪永祥.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消防,2023(S1):28-29+38.
李枝航.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N].北京:人民日报,2024-11-07(13).
虞政,樊晓李.2023应急管理高频词[N].北京: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01-02(01).
王宏伟.着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J].中国消防,2024(05):64.
吴英策.塑造队伍建设新动能 开创高校教师发展新局面[N].北京:中国教师报,2024-01-18(1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4:7.
李芳,戴汶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深化改革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5):13-22.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