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有善育融合成长”—幼儿园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初探
摘要
幼儿园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一日活动,与普通幼儿共同生活学习、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以此有助于特殊幼儿能够获得更多融入集体生活的机会。幼儿园融合教育让特殊幼儿从小生活在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对她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融合活动中,利用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特殊幼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普通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爱心与包容性。为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教育工作,深化特殊教育内涵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2022年上海市推出《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同时为全面落实计划,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个体差异和综合评估的课程教学得到完善;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把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不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特殊教育资源的期盼;瞄准重难点问题,通过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效能、深化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力度,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前进道路。
我园为了响应国务院和上海市颁布的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设有利于学前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园长的带领下我园于2019年开始了学前特殊教育的研究。我园现共有2个特教班一个特教服务点,特教班内有特殊幼儿13名,园内普通班级27个,幼儿人数659人,普特占比54:1。我园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自然情境式学习环境,组建多元复合型教师团队、构建个性化支持性课程,实施发展性教学方式,推进普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的幼儿真正深度融入正常的校园生活。除了每周定期开展普特融合半日活动,让特教班的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进到普通班级活动,跟着大家一起学习、运动、游戏、生活,鼓励普通幼儿带动特殊幼儿,营造宽松友爱的班级融合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特色园所环境。幼儿园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融合活动,比如:参观航海博物馆体验航海力量、游玩海昌海洋公园与海豚共舞、亲子运动会感受爱与团结、家长开放日见证进步与成长等。海音幼儿园一直本着“医康融教 四维一体”的理念,将“幼有善育 融合成长”贯彻到底,为新片区的特殊幼儿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系列活动,让他们收获进步,从这里毕业,走向普通小学。
1 融合教育理念和举措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融合教育被大家所熟知,就像被誉为美国头号儿童心里专家的詹姆士·杜布森曾说过“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作为幼儿的父母和老师,都应体悟到正确的教育教养方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时代新型教育模式的推进中,海音幼儿园在市教育系统的发动下,开始了学前特殊教育的摸索与研究。并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慢慢积累起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经验。
融合教育往往面对的是一群特定幼儿的教育活动,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特殊幼儿,教师在创设教育环境和教学设计时都要考虑到分层性,根据班级内幼儿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幼儿园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一日活动,与普通幼儿共同生活学习、接受教育保育的一种教育形式。以此有助于特殊幼儿能够获得更多融入集体生活的机会。幼儿园融合教育让特殊幼儿从小生活在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对她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融合活动中,利用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特殊幼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普通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爱心与包容性。而特殊幼儿他们能拥有更完善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目标,能更好的为融入普通小学打下基础。海音幼儿园在这5年间致力于学前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将园内特殊幼儿按情况进行不同的融合安置[1]。
根据融合程度的不同,现下我们所实施的融合活动有两种形式。
首先,第一种形式是相对来说程度较轻的,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的特殊幼儿是完全融入在普通班级里的,他们与正常幼儿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在开展融合教育之前,普班教师和特教资源教师会一起给特殊幼儿进行五大领域的评估,包括:运动、感知、认知、社会适应、语言与沟通,根据她们的评估结果,制定计划,在普班教学计划中进行分层教学,注重个性化,针对每个幼儿的差异性进行教育,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普班教师和特教资源教师会共同对特殊幼儿一日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善教学计划。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接收到更多的来自同伴间的话语来刺激她们,增加了她们张口说话的次数,推进她们的语言和言语功能的发展;智力发育迟缓的幼儿也能在学习难度上进行降级,放缓他的学习进度,多以鼓励和表扬增加他的学习信心。
另外有一些轻症的自闭症幼儿也会在普班全天融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闭症幼儿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以及增强自闭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闭症幼儿的情况并不一样,这类障碍有着非常复杂的分类,一些自闭症幼儿如果发现的及时,早早地进行干预、教育,虽然不能“治愈”或者“恢复正常”,但是可以有机会改善她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一些轻症孤独症幼儿通过良好的幼儿园融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综合能力,甚至也有可能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从而慢慢融入社会。王国光先生曾在《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融合教育》一书中结合对国内2000多名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培训,以及家园教育指导实践的感想体会,为很多患儿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指明了对孤独症幼儿的干预方向,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实际有用的操作方法。孤独症幼儿的主要问题其实并不是语言障碍,社会性缺失才是他们的主要障碍。在行为上孤独症幼儿表现出不符合社会常规,在语言上表现为不能与他人进行适当的社会性互动,进而发展成在交往上表现为很难与他人相处,往往在同伴中表现为不合群,而同伴交往对孤独症幼儿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2]。
当然,在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幼儿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做好两类幼儿之间沟通的桥梁。特别是互动交往方面,普通幼儿往往会忽略特殊幼儿,她们觉得和特殊幼儿在一起游戏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应,会慢慢失去兴趣。这时,教师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鼓励普通幼儿多与特殊幼儿互动,多给她们一些时间,多给她们一些表达的机会。当特殊幼儿表达不清楚、不及时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介入,纠正发音、引导正确的使用语言等[3]。
另外在这种集体生活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当自闭症的幼儿进入普班生活时,自闭症幼儿的特征就尤为突出。她们喜欢自己玩,不与其他幼儿游戏,当普通幼儿来一起玩时,她们就会躲避、烦躁,甚至是动手推搡、大发脾气。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起到调节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事先就和普班幼儿沟通好特殊幼儿的行为特征,避免冲突的发生。在活动中时刻注意两类幼儿的情况,面对表现谦让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面对特殊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与指正,利用强化物与特殊幼儿沟通交流,稳定其情绪,以此延长两类幼儿互动的时间[4-5]。
示例:普班教师观察记录
Figure 1.
特教资源教师观察记录
Figure 2.
另一种形式就是障碍程度较重的特殊幼儿一周有一次机会到普通班级参加融合半日活动,学习一些好的习惯,了解基本的常规。这类幼儿进行融合活动时需要家长或者资源教师陪同参与。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时刻需要大人协同,保障幼儿安全。每次活动开始前普班教师与家长或者资源教师沟通当天活动安排,并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比如发育迟缓的幼儿,虽然各方面能力均稍弱于同龄幼儿,但同样具备学习的潜力。园所在保障幼儿均衡营养的同时,调整材料投放,提供特殊幼儿能力匹配的玩具,帮助幼儿全面发展。针对运动障碍的幼儿,老师们通过观察、访谈、开展综合分析会等方式,充分了解现阶段幼儿可以参与的活动、需要锻炼的身体部位,将孩子的康复融入半日活动中,如:运用手指操、剥豆子、穿珠子等游戏训练幼儿手部耐力和灵活性;运用钻爬、攀岩、跑跳等活动训练幼儿的粗大动作。而孤独症谱系幼儿往往更擅长视觉学习,因此幼儿园的老师们注重创设安全、稳定且包容的教室环境,提供清晰的学习和活动区域,使用日程表、绘制社交故事、图解区域规则等视觉提示策略,有效帮助孤独症谱系幼儿适应园所生活。
除了融合形式的不同,我园还通过专题学习和政策宣传,我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接受“融”合,我们引导教师学习特殊幼儿教育学、心理学,重新认识残疾幼儿及其实施教育的可行性。
其次,通过改变物化设施,建设无障碍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受限制的环境,让残疾幼儿安全的“融”进来。
最后,认真研究课程,让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内容的审核。教师通过开展前期评估,并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确保“融合”成果。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才进入幼儿园,特教工作组开展的活动也丰富多样,教研组内一课三研、优秀教师教学展示、融合教育系列讲座、名师论坛等,努力提高普特两类教师的专业素养,探寻普特联合教研机制。
2 学前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实施的意义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已经在当下社会形成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常常面临矛盾的现状,班级里如果有一个特殊幼儿,班级常规怎么制定实施?教师怎么掌控课堂秩序?特殊幼儿会不会影响到其他幼儿?面对特殊幼儿的特殊情况与家庭,人们又常常觉得值得同情,不让特殊幼儿融入进来又有点于心不忍。所以,我们应该在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广泛地呼吁社会大众对特殊幼儿的关注与包容,呼吁大家用爱、用实际行动来支持融合教育。而学前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实施有很重大的多重意义,如:
2.1 对特殊幼儿的成长意义
特殊幼儿在与普通幼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交往,为今后更好地融入普通中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特殊幼儿来说,越早的进行融合活动,能越早获得适应主流社会的能力。
2.2 对普通幼儿的成长意义
对普通幼儿来说,与特殊幼儿进行融合教育活动,能增强自身接纳、尊重、平等等意识的培养。在参与融合环境下成长的幼儿能表现出更显著的包容,在面对特殊的情况和问题时,也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对于普通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3 提升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接纳度
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常常以幼儿特殊拒绝其就读,随着不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其中,对残疾幼儿入学及学前特殊教育提出了8项新举措。其中强调要为特殊幼儿提供平等的就近入园机会,统筹实施多种形式的学前特殊教育、推进融合教育,帮助特殊幼儿融入之后的普特中小学学习。诸多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障特殊幼儿接受教育的权利,这就需要幼儿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特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上海市才大力推进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教班、特教服务点等相关举措。让特殊幼儿有机会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同时,也降低了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负担!
学前融合教育的兴起可以说是融合教育思潮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向两端延展的结果。相比义务教育阶段,学前环境在实施融合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推进学前融合教育,不仅给特需幼儿提供正常化的生活环境,也让教师了解孩子们之间的个别差异,兼顾普通幼儿及特殊幼儿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并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共同为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贡献力量,力求让每一名幼儿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柳镁琴,甘露,廖益.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培育——场域转变与惯习-资本重构的视角[J].现代特殊教育,2025,(12):59-65.
[2]林芳.孤独症儿童家园社协同教育的行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4.
[3]曹莉,李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发展及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04):100-105.
[4]潘洁.特殊时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善于“见招拆招”[J].科学咨询,2023,(08):249-251.
[5]欧阳新梅.幼儿教师融合教育体验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202409.237.
如何引用
参考
柳镁琴,甘露,廖益.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培育——场域转变与惯习-资本重构的视角[J].现代特殊教育,2025,(12):59-65.
林芳.孤独症儿童家园社协同教育的行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4.
曹莉,李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发展及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04):100-105.
潘洁.特殊时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善于“见招拆招”[J].科学咨询,2023,(08):249-251.
欧阳新梅.幼儿教师融合教育体验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202409.237.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