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作者

摘要

近年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环,其内部统治管理能力提升已经成为有关教育者需要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关注对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制定完整的治理体系,从治理负责制等方面加强院校内部治理能力,保障高职院校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本文分析了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关于内部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探索了高职院校在教育统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的优化发展。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在2018年针对高职院校发展标准以及目标提出了构建中国独具特色的地方高质量职业院校,这是当代教育背景下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做出的发展方针。在2019年,为了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发展质量,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构建完整的专业发展方案,要全面打造一批能够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准发展、能够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的高职骨干队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清除了部分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外部因素。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发展管理中存在着自我定位不明确,忽视提高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性等问题。当前的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板块,如何构建高水平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治理重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内部治理能力[1]

1 现阶段关于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高职院校欠缺强有力的治理理念

在已有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系统的统筹实施下,其职校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实施者已经形成固有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已有的管理方案带领下,大部分管理者习惯采取科层制的管理思维及策略来完成管理决策任务以及工作实施安排[2]。在完成高职院校发展目标期间所产生的治理决策、治理方案、治理组织与协调等环节的治理意识较为薄弱,高职院校没有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管理思想落实到自身的内部治理策略实施中,没有形成科学的治理思想,因此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治理职能,在某些方面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1.2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治理结构是支撑高职院校展开内部治理工作的主要框架以及有力依据,也是构建健全治理体系的基本保障,在高职院校统筹安排治理工作期间,其行政管理部门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教学、学术、学生等工作委员会在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与行政部门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出现了失衡现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构建的理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治理作用,高职院校没有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将社会企业与教育组织部门结合,打造一个信息治理平台来实施科学治理,以此加强治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3]

1.3 高职院校构建的校园治理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的治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以及长期性,高校必须制定一套健全且完善的治理体系以及运行机制来配合完成治理任务[4]。在国家不断优化创新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优化治理途径,但目前的高职院校构建的治理体系还难以支撑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存在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当前的治理体系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优化创新的发展需要,政府领导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方式限制了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发展建设。其次,当前的运行治理机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的治理机制建设不完整,治理监督体制不健全,治理整改制度也缺乏建设,这些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高职院校欠缺治理标准建设

国家教育部门有相关政策文件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下列问题,缺乏完善的体制建设、没有健全的制度标准等,构建科学且完善的职业教育标准机制是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但高职院校在教学标准、实训标准、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在治理方面出现标准缺失的治理现象,造成了治理效率低,治理安排不够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治理的建设管理,阻碍了治理能力的提升。

2 关于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1 以校长负责治理为主,做好统筹安排工作

地方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内部治理水平,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要确保校领导分工治理,互相监督。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组织条例中针对校长负责制已经有明文规定,党委与校长的分工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必须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大力支持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在打造高水平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过程中,要加强党政之间的联系,要深刻践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治理原则,建设完整的治理运行体制。要明确管理层的领导分工治理任务,落实谁治理谁负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治理,打造全面的治理队伍,促进高职院校领导治理的高质量建设。

高职院校要保障领导治理决策的可实行性。高职院校治理工作不是党委领导可以直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靠校长就能实施的治理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国家政策作为发展方针,再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来完善领导治理制度,针对各项治理工作来制定相关规定,为高职院校的校长负责治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 以学术委员会为基石提升地方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高职院校要更新治理思想,构建系统的学术委员会制度。高校的学术思维严谨,学术氛围浓厚,而高职院校相对来说学术氛围有所欠缺,还有进步空间,高职院校有用的高级职称教育者与管理者较少,且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治理工作受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提升学术权力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地位,要全面确保学术权利在行使中做出相关决策具备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5]。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严格制定学术委员会相关治理制度,保证学术与行政权力二者之间能够达到有效平衡互补,而两者之间又可独立分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术委员会来协助高校治理工作,在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

3 如何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策略探究

3.1 利用外部环境的建设发展促进内部治理制度革新

高职院校多以行政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而对高职院校进行内部治理,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高水准建设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外部治理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优化内部治理制度。第一,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给予高职院校充足的校园治理空间,让政府部门从一言堂形式转向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应该关注为高职院校做好引导服务工作,让高职院校更好实施治理计划。第二,政府部门需要给予高职院校足够的权利开展自主治理工作,让地方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完整的治理结构与机制,根据教育能力来设置专业学科并构建师资力量。政府可以依据地方高等院校为教育做出的贡献及教育成果来合理安排资金投入,以此来保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建设开发质量。政府需要做好高职院校的管理统筹安排管理,给予高职院校足够的信任,让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治理全露来稳步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政府要减轻高职院校的管理压力,降低地方高职院校对政府的依赖性,让高职院校致力于探索未来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治理方案,提升治理水准。

3.2 地方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权利以平衡、制约来管理实施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办学宗旨而构建,具有一定公益性及服务性,高职院校要想保证治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将内部治理工作安排管理实施公开监督管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治理分工建设中促进内部治理权利的平衡制约。例如,高职院校的党委要做好内部治理引导工作,由校长主要负责内部治理计划实施任务,并做好校长治理监督工作,防止校长出现作风不规范行为。高职院校成立的党委应该由全局管理思想转向引导治理建设,因此,党委部门需要构建相关治理部门来帮助推动校长的治理工作,而当校长做出重大的内部治理决策时,学术委员会就具备监督功能,能够有效监管校长工作,并合理制止不具备可行性的治理策略。所以,高职院校的治理权利不能全由个人全责担任,不能局限与个人治理,而是要做好分工治理及监督工作,积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采取相互平衡、监督、制约的方式来推动内部治理,才能提高办学水平。

3.3 加强地方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建设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就不能混淆治理权利与义务,所以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自身治理权利建设,将治理分工与外部环境彻底分割,保障地方高职院校有绝对的自主控制权,能够自由开展各项治理计划,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而限制高职院校的治理发展。而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为高职院校的治理建设提供支持,而不是主导发展,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提高内部治理水平。例如,从国家管理角度来说,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修改有关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科学的治理退出制度,约束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治理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为高职院校的治理工作营造良好治理环境。从地方政府来看,当地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相关高职院校发展鼓励政策,指导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本校发展特点制定治理战略计划,构建全面且完整的内部治理机制,推动治理建设发展。从地方高职院校本身出发,既然拥有完整的内部治理权利,那就需要制定规范的内部及外部治理制度来充分发挥治理职能,才能推动治理能力的提高。

3.4 地方高职院校要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高职院校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要树立法制思想,坚持依法治校策略,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制定学校治理制度,强化法制治学思想,创造和谐的治理环境,为高职院校开展的依法治校提供基本保障[6]。为了提升内部治理能力,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法律观念,依照相关制度开展内部治理任务。例如,当领导在面临治理矛盾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策略,将法制思维渗透治理实施策略,利用科学的法制方式来推动依法治校策略的实施,这就需要地方高职院校加大对依法治校思想的培训,将法制观念渗透内部治理方案。高职院校应当重点关注治理方式的优化创新,全局统筹各部门之间的治理协调工作,合理安排分配治理任务,提升治理能力,让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能力能够面向规范化以及科学化,这样才能形成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来推动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全面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

4 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采取相关策略提高内部治理能力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治理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地方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治理能力,制定治理标准来推动治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治理发展,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做好长期治理思想建设,逐渐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建设,保障高职院校的有效治理以及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涵,王锋. 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273-274.

[2]郭媛媛,韦耀,蒋毅刚.从管理到治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J].现代职业教育,2022(32):76-78.

[3]冯思.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C]//.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二辑).2022:44-45.

[4]李莹.高水平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1,10(38):8-10.

[5]刘睿,王玉林,薛芳,张磊,何锐,何军.“双高”建设背景下宁夏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宁夏教育,2021(09):72-74.

[6]韩春燕,曹毅,张小国,李丽丽.流程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58-62.

基金课题: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GY013):“双高”建设背景下 陕西省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参考

王思涵,王锋. 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273-274.

郭媛媛,韦耀,蒋毅刚.从管理到治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J].现代职业教育,2022(32):76-78.

冯思.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C]//.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二辑).2022:44-45.

李莹.高水平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1,10(38):8-10.

刘睿,王玉林,薛芳,张磊,何锐,何军.“双高”建设背景下宁夏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宁夏教育,2021(09):72-74.

韩春燕,曹毅,张小国,李丽丽.流程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58-6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