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摘要
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13—2023年主题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高质量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就研究者而言,大部分研究人员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且合作关系以两两合作为主,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就研究机构而言,从事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机构以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高校为主,且机构之间主要为内部合作,跨院校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职业发展、教学学术、教学能力等,并形成五大聚类:高校教师发展目标、高校教师发展内容、高校教师发展对象、高校教师发展机构、高校教师发展途径。研究前沿为:高质量发展、教学学术、教学评价、师范大学、新时代、综合性大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学者先后掀起了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之浪潮。现有关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综述,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文本分析法为主的传统类文献综述;二是以科学文献计量及知识图谱为主要方法的综述类研究。前者从高校教师发展的机构、模型和理论构建、案例研究、研究对象所处阶段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发展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1]。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研究对象、研究队伍等维度探析了我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研究成果[2]。后者采用文献计量法从研究方法、研究焦点、研究领域探索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3]。有学者将高校教师发展政策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将主题聚焦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4]、教学学术、教师发展中心、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高校类型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五类研究[5]。
上述研究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依旧存在研究样本代表性不强,研究内容缺少空间知识图谱分析等局限,本研究立足前人已有研究,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力图从中获得我国高校教师研究发展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和前沿透视,为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综合运用科学文献计量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和定性研究法对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深入探析,清晰地呈现其发展脉络。
1.1 研究方法与工具
知识图谱是一种用图形化方式展现领域知识结构和关系的工具,帮助研究者快速掌握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6]。
本研究拟借助CiteSpace6.2.R2版本工具软件绘制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时空知识图谱与内容知识图谱,同时运用Excel2019进行图表绘制,以深入探究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及动态。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库,使用高级检索为检索方式,输入主题词“高校教师发展”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范围限定为2013年—2023年,数据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和北大核心,得到942条结果。为避免遗漏重要文献,再次通过同义词“大学教师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大学教师专业化”开展检索并获得补充文献752条。
2 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分析
核心作者引领学术发展,研究他们的成果能把握学科动向[7]。核心机构是科研的重要基地,推动高校教师研究发展。
2.1 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作者的可视化分析
Figure 1.
2.2 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Node Types 选为Institution,其余参数设置与作者共现分析相同,共有294个节点,115条连线,密度为0.0027,结果表明了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合作不够充分的问题。
就研究机构发刊量而言,将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的发文量(nmax=43)代入普莱斯公式中可得N=4.912,即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属于核心机构。近十年来我国从事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核心机构包含7所师范类高校,13所综合性高校,2所语言类高校,1所民族类高校,2所理工类高校,2所财经类高校。核心机构中,师范类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分别因其一贯的研究传统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而成为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主阵地。
3 研究主题分析
3.1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主题的热点聚焦
3.1.1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热点聚类总结
(1)高校教师发展目标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发展目标引领着高校教师不断自我突破的方向,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规划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8]。“双师型”教师发展目标离不开我国相继推进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在新革命、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的新态势下,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的内在需求[9]。
(2)高校教师发展内容的相关研究
关于教师评价的研究,牟智佳提出数智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取向正由传统的感知评价向循证教学评价转变[10]。吴薇等学者基于对全国334所高校的实证调研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经历对自我教学评价的影响[11]。李正良立足于高校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构筑了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12]。有关教师角色的研究,姚弋霞基于优势视角探究了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偏移及回归[13]。刘展旭从智慧教育生态环境的网络校园、开放教学和个人发展三个层面剖析了高校教师角色冲突问题。教师学术职业的有关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如刘霄采用全国28所公立高校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低毕就”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张继明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组织的治理模式、教师的身份变化以及大学治理惯习。有关实践性知识和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田华银基于对学生能力本位理念的思考探析了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赵菊珊则从观念、能力、文化三个方面思考了教学学术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启示
(3)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发展相关的机构主要有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康世宁从建设背景、专业资源、教育技术支持对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差异比较[14]。陈明学则探究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协同职能[15]。
(4)高校教师发展对象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教师、师范生。龙在波基于生态视角,采用质性研究考察了高校英语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闫建璋探析了教师教育者(从事师范生培养工作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5)高校教师发展途径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发展途径的热点关键词有培训活动、专业学习共同体、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吴军其构建了包含培训基础、培训实施、培训方式运用等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以及培训管理、培训理念等20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上,郭书法阐述了高校教师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转变。吴洪富在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存在规模过大、组织松散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分层的小规模团体与监督制度。
3.2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主题的前沿透视
3.2.1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2021年同时作为研究热点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对此,刘振天认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施价值引领战略、顶层设计战略、主体协同战略和评价改进战略中持续推进
3.2.2 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
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同属高校类型关键词,且二者在出现时间、热度持续时间上保持一致,遂将二者作为同组前沿热点分析。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综合性大学与示范大学合力开办教师教育的格局已然渐趋形成。
3.2.3 教学学术、教学评价
关于教学学术这一概念,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视角进行了诸多阐释,但基本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的综合。徐萍将教学学术能力解构为专业学术、教的学术和学的学术三个基本要素,并划分成知识、反思、交流、观念四个维度。总之,教学学术与教学评价成为前沿热点的共同旨归在于扭转教师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助力高校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纪菲菲.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回顾与探讨[J].教育评论,2016(02):118-121.
[2]禹旭才.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1):140-142.
[3]徐继红,董玉琦.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77-80.
[4]刘志忠.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变迁:主题、特征与经验——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J].江苏高教,2021(12):56-63.
[5]包水梅,杨冰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之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2000—2017年收录论文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5):114-124.
[6]陈悦,刘则渊,陈劲,侯剑华.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2008(03):449-460.
[7]郝若扬.如何测度学科核心作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0(1).
[8]游旭群,靳玉乐,李森等.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5):1-21.
[9]吴邦江.评估赋能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No.664(Z1):28-60.
[10]牟智佳,刘珊珊,陈明选.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16(09):104-111.
[11]吴薇,姚蕊,谢作栩.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经历对自我教学评价的影响——基于全国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8):63-72.
[12]李正良,吴芳.基于全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No.339(11):61-65.
[13]姚弋霞,张文舜.优势视角下高校中青年教师角色偏移及现实回归[J].教育学术月刊,2021,No.352(11):61-67.
[14]康世宁.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60-66.
[15]陈明学,郑锋,缪国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职能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No.337(09):83-86.
作者简介:刘心如(2000-),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如何引用
参考
纪菲菲.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回顾与探讨[J].教育评论,2016(02):118-121.
禹旭才.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1):140-142.
徐继红,董玉琦.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77-80.
刘志忠.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变迁:主题、特征与经验——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J].江苏高教,2021(12):56-63.
包水梅,杨冰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之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2000—2017年收录论文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5):114-124.
陈悦,刘则渊,陈劲,侯剑华.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2008(03):449-460.
郝若扬.如何测度学科核心作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0(1).
游旭群,靳玉乐,李森等.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5):1-21.
吴邦江.评估赋能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No.664(Z1):28-60.
牟智佳,刘珊珊,陈明选.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16(09):104-111.
吴薇,姚蕊,谢作栩.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经历对自我教学评价的影响——基于全国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8):63-72.
李正良,吴芳.基于[]全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No.339(11):61-65.
姚弋霞,张文舜.优势视角下高校中青年教师角色偏移及现实回归[J].教育学术月刊,2021,No.352(11):61-67.
康世宁.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60-66.
陈明学,郑锋,缪国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职能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No.337(09):83-86.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