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探寻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交融的独特美学魅力

作者

摘要

美是一种艺术感受,它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美的规律。不管是从“中国最美的书”,还是从“世界最美的书”,都不难看出,评选出来的最美的书,不仅能让评委感受到它美的所在,普通阅读者也能感受到它美的魅力,这就是美的共同特征,我们对于美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1]。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达到了我们共同的美之理念,是我们都认可的美的艺术感受。那么书籍的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呢?下面将从材质之美、素材之美、版式之美、装帧之美、形态之美和理念之美进行简要剖析。

1 书籍设计的材质之美

材料是实实在在的物品,是它让美有了展现空间,把艺术家的艺术思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材料之上。它就像是会说话的艺术品一样,代替艺术家把这种美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纸之美,美得就像一位诉说者,它介于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信息的传播贡献肉身。因为有了这种便宜、轻薄、多变的载体,美便得以传播。纸的美,从造纸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诞生了,人们在造纸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把自身的造纸工艺映衬到纸上了。人们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么纸也是一样的,看似相同的纸,实质本不相同,如果用显微镜来观察它的肌理就会发现,每一张纸的肌理排布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书籍创作当中,纸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除了平常所用到的铜版纸、哑粉纸等,现在市面上还有众多的特种纸供大家选择,每一种纸的肌理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展现出丰富的肌理和繁多的纸张色彩。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自己的书籍设计风格去选择相应的纸张,用纸的肌理和色彩去展现出书籍设计的独特魅力。

金属之美,美得像一位钢铁战士,用坚韧的身躯捍卫强悍的灵魂。金属的造价相对纸来说要高一些,但是金属它能展现出纸张所不能展现出的强硬质感。金属也有它的独特艺术味道,譬如铜这种金属,总是给人一种沉稳的古典质感,适用于一些古典著作。而铝这种金属,表面有反光的质感,特别是一些比较薄的铝金属,可以把一些文字或图形印在上面,摸起来很有质感,在翻阅的时候还可以发出金属声,趣味十足。

木材之美,美得就像是大自然的小精灵,它时而粗犷,时而光滑,给人一种原始的艺术之美。如果你闯入大自然当中,你就会发现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从树的种类来分的,这种个性也在同类树当中会有所区分,尽管是同一棵树的大树干和分枝也有它独特的个性。每一处纹理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也是一个艺术家,把每一处的纹理都绘制的有所不同。书籍设计师就是那个艺术鉴赏者,在众多的木材纹理当中,挑选出与书籍内容相关的木材,让木材与书籍融为一体,创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思维。

2 书籍设计的素材之美

支撑一本书的是素材的集合,是因为有素材的存在,才让书籍设计有了血与肉的复杂结构。文字,是书籍诞生之初便有的重要元素。那文字所产生的美就在于文字的内涵表意当中,其含义透露出一种文艺之美。例如,人们可以说一首诗写的境意很美,表达了作者内心所想的诗意。人们也可以说一篇散文写得很美,美得让人跟着文章的内容进入画面一样。这种美,是源于文字与文字之间散发出的思想之美。

图片元素为书籍设计添加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让读者感受真实事物的美。如果说文字是书籍的主宰信息,那么图片就是书籍的亮眼之笔,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本书看起来丰富多彩。图片的处理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裁切的方式改变图片的外轮廓,给图片变为圆形、扇形等,让原本只是矩形的图片化为变化多端的窗口。还可以给图片做黑白处理,让整本书的图片都为黑白的图片。还有一些书籍都是以图片为主的,文字为辅,例如摄影作品的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为了展示作者的摄影作品。因此,要根据摄影作品的风格来确定整体的书籍设计。

插画是书籍视觉表达的重要形式,这些插画设计要根据内容来进行绘制,要与内容相对应。例如,在童话故事图书里就有很多插画,这些插画的内容都是童话里面的一些情节。古诗的图书也会用插图来表现视觉设计,通常为有境意的插画。还有很多其它图书也会用插画的方式来表达视觉效果,这个插画是通读全文之后的精华表现。很多人可能记不住这篇文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但是一定会对这个插画印象非常深刻,这就是插画给书籍所带来的视觉之美。

辅助图形在书籍设计中至关重要,相比优美的图片和插画,辅助图形没有显现出主角的地位,但它依然给整个画面带来和谐之美。例如,在标题上的辅助图形,它能够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还有围绕在页码周围的辅助图形,它与页码相辅相成,让只有一个单独数字的页码不再孤单。还有很多辅助图形可以起到分栏的作用,让众多的信息井然有序列地排列在整个画面当中。辅助图形不是主角,但它以配角的身份让整本书看起来更具有整体设计,展现出书籍的整体之美。

3 书籍设计的版式之美

版式之美,来源于掌舵者的重构。当我们把各个元素收集起来的时候是混乱成一堆的,这就需要书籍设计师把辅助图形、图片与文字等元素重新规划,把原本是单独存在的元素构建为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个画面要根据内容来进行确定,有时它排得满满当当的,像是城市的规划者,内容众多,但很有秩序感。有时它排得空空荡荡的,像是自然村庄的创造者,内容较少,但很有呼吸感。掌舵者把握好方向,让它们形成一个个有序的整体,不再变得混乱,而是形成一个又一个像城市与村庄并存的美丽大地一样。

如果把排版当作积木游戏,那文字、图片与图形等元素就是积木里的单个板块,把这些元素重新布置位置就形成了一个积木作品。积木,通过改变各个板块的方向、位置等,就可以形成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当然,排版设计比积木的可变性还会更多,除了可以轻松改变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外,还可以调整它们的大小,或者设计一些留白处理,让舒适阅读形成一种版式之美。

如果排版是一把梳子,它便跟随你手臂摆动的节奏,去梳理那凌乱万千的秀发,直到你打扮出美丽的妆容。排版就跟打扮化妆一样,胭脂水粉已备好,想要画什么妆容就要发挥你的能动作用,排版所需的文字、图片和图案已备好,想要排版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要发挥你的独特创意。但有时候也要发挥“看菜吃饭”的本领,要根据已有的素材来排出精致的效果。

4 书籍设计的装帧之美

装帧形式之多,每种装帧形式都有它的美之所在,但这种美需要设计者进行抉择才能把它的美充分地体现出来,关键在于装帧形式如何与内容完美融合。譬如,龙鳞装之美在于它的层层叠加,宛如龙的鳞片一样,给人一种层叠之美。那如何利用龙鳞装的这个特点进行创意书籍设计呢?这个关键是要抓住每一页纸裸露出来的部分,可以在这些裸露的部分上作“文章”。比如说把一幅画进行分割,让这些分割的画面重新组合在龙鳞装裸露的部分,然后将其平铺,就可以看到组合在一起的全部画面了,当翻阅的时候又可以看到被分割的小部分画面了。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两种变化之上了,让阅读充满新趣。还有一些设计就是把这幅画变成地图,而里面的内容发生地对应就是地图里的地点,这让龙鳞装的设计更富创意了。

在中国传统线装书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传播着智慧与美学。大道至简的线装书,不仅体现出用几根线就能装帧好一本书的智慧,还散发出中国独有的空间美学,让线装书经久不衰。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书籍装帧设计去模仿古朴的线装书,并在此基础上,对打孔的数量和线的走向进行创新,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线装书。

当只有一种装帧方式的时候,它展现的效果也就只有一种,但是当多种装帧方式融合为一体的时候,便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些装帧设计为了融合多种方式,就单纯的只是合到一起而已,有时候会显得有点生硬。 融合,关键在于如何“融”在一起。这里便讲究的就是一个“巧”字了,巧夺天工的融合才是美的设计。例如,一些比较长的古画,平装书规矩的尺寸已无法满足古画长卷的视觉效果展示,有些设计师就想到了把它变成经折装的方式,让这个古画可以展现出连长的画面效果。

5 书籍设计的形态之美

书籍形态之美,美在于外观与内容如何更好地结合。书籍形态变化多端,有如桌子般大的大开本书,也有如指甲盖小的迷你书;有平面的常用书,也有立体呈现的立体书。书籍形态各异,关键在于设计者如何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书籍形态来设计。

书籍表现方式如此之多,关键在于如何与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它形成一个天然合一的美。例如,在设计一本与海洋相关的书籍时,可以把这本书的切口变成水波纹的形态,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层浪接一层浪一样。如果要设计一本跟怀孕周期相关的书籍,就可以把这本书的切口变成一个像孕妇肚子的轮廓线一样,并随着这个周期的变长,肚子也在变大,书页的面积也跟着变大。内容跟书籍的外部形态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关系,这就是书籍形态与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美。

还有一种美叫实用之美,这种美是书籍使用功能所产生的美,它虽然没有跟其它的书籍之美那样轰轰烈烈,却在散发着设计者的用心之美。例如,当设计一本内容繁多的书时,如果把这些内容全部堆积在一起,那它就形成了一种无比高大的山峰,别人想要去阅读它,去理解它,就得翻过这座山峰,需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聪明的人就会往这里打个山洞,直接穿过山峰到达目的地,让阅读者省了很多力气。那这种如何进行设计呢?首先把繁多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直接在内部打个递减的洞,或者在外部切口的位置设计一个递减的层次,在可视的位置给它留下对应的标语。就跟阶梯一样,层层递进,一眼看过来就先看到每个大标题,想找什么内容,直接就可以翻到对应的位置,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这种精心设计的切口,不仅方便了阅读者快速找到想要的内容,而且有时候也会散发出一种无法言语的实用之美。

6 书籍设计的理念之美

如果把内容与设计理念应用的比较融洽,设计出来的作品将会更得人心。譬如,在设计一本关于沙漠治理的书时,选择绿色环保的承印物和油墨进行印刷,那这个设计给阅读者传达的绿色环保理念不仅是从书中的内容传达出来的,还能从书籍所使用的材料里亲手感受得到,那这个书籍的理念传达将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理念之美,由外而生,由内而升。外观只是给人一种比较直观的理念传达,而内在的理念传达则不同,它会给人一种强大的内心说服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认同这种理念传达。

书籍设计的理念之美,有时候它会越过我们平常所阅读的这种书籍方式,变成一种人们无法直译的概念书,成为一种间接表达的理念之美。比如,人类去跟大自然交流的时候,就会觉得大自然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就藏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需要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眼睛。可以利用风吹动树叶摆动的节奏,在树枝上绑住画笔,让风与树叶共同绘制一幅独特的画卷,然后把它们装帧在一起,形成一本大自然的画作之书。或者去收集大自然的河流所形成的流动画面,它们就会像棵树一样不断生长,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一本自然生长的生命之书。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然后让它形成一本天然之书,升华书籍设计理念,展现出独特的理念之美。

7 总结

在书籍之美的探究中,展现出多种美的表达方式,从实实在在的材质之美和素材之美,到加工排版形成的版式之美,再到巧妙融合的装帧之美,都在告诉人们,美是需要集合再到发散的一个过程,从大道至简,到重重融合,都是美的一种表现方式。将书籍的外部形态与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达到内与外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书籍的内在之美在于如何将实用功能与美的设计融为一体,变成多功能的实用之书,形成形态与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形态之美。理念之美虽说比较虚幻,但却是最能打动人的一种方式,让人与书有一个心灵的交汇,产生灵魂上的共鸣。

美是一种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表述,人们可以说某个人很美,或者说某个地方的风景很美,美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看法,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美”字。书籍设计就跟艺术创作一样,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不好看,在各种评议中表述自己的看法。就跟梵高在创作之初时不被人看好,留世作品却成高价艺术品一样,遵循内心才是最美的。

参考文献

[1]杨舒蕙.内容与形式统一:书籍设计的诗学[J].中国艺术,2022,(06):38-45.

[2]焦萍萍.书籍设计艺术中的材质美学探讨[J].明日风尚,2025,(04):110-112.

[3]徐运泽.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64-68.

[4]李晗.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探讨[J].艺术研究,2019,(06):146-147.

[5]高博越.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表达与转化[J].丝网印刷,2024,(22):1-4.

参考

杨舒蕙.内容与形式统一:书籍设计的诗学[J].中国艺术,2022,(06):38-45.

焦萍萍.书籍设计艺术中的材质美学探讨[J].明日风尚,2025,(04):110-112.

徐运泽.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64-68.

李晗.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探讨[J].艺术研究,2019,(06):146-147.

高博越.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表达与转化[J].丝网印刷,2024,(22):1-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