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老兵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

摘要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保证正确方向、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动力、增强精神定力等多重使命。老兵精神中“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丰富意蕴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高度契合。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正是切实践行与回应“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育人等方面初步探索了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1 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

1.1 老兵精神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勇担铸魂育人使命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思政政治教育者的认知、思维、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态度、人格风范,必须加强其政治能力建设,这一要求,既是建设政治强、情怀深、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1.1.1 筑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仰之基

理论学习是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基本途径,也是高校教师提升政治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老兵精神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所蕴含的“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践行以党的理论作为思想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老兵精神”为指引,用“许党报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才能担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重任。

1.1.2 厚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育人智慧

老兵精神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老兵精神”以后,学者们对老兵精神的研究日益深化,对老兵精神的内涵阐释与史料挖掘向纵深发展,尤其是老兵精神的诞生地四十七团,经过多年挖掘、收集、整理、创新,形成了以“13个1”为载体传承弘扬老兵精神的文化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老兵精神提供了学理支撑与宝贵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推进老兵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思路创新、教材教法创优,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性。

1.2 老兵精神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争做时代新人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主力军,其政治素养与价值取向直接关乎民族复兴伟业,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铸魂育人中的不可替代性。老兵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筑牢民族复兴信仰,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培育艰苦奋斗作风。

1.2.1 坚定理想信念根基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政治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正是依靠坚定强大的理想信念,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碰撞的复杂场域,面临着多元思潮交锋与意识形态渗透的复杂态势,作为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直接关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因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争夺战”。“到边疆去!到新疆去!”76年前数万名解放军战士和支边青年来到新疆,来到兵团,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斗争信念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新疆,使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疆变成了安居乐业、繁荣稳定的新疆。老兵精神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基础,也是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的必然要求,这种融入不是自我牺牲,而是以“大我”超越“小我”的局限,实现追求“大我”与“小我”的统一,让广大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2 强化担当奉献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肯奋斗、敢担当”的时代青年,而老兵精神深刻彰显了四十七团老兵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践行“敢打敢拼,善做善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时期,这是价值观形成塑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易受到多元思潮冲击,如部分大学生易受享乐主义侵蚀,追求感官刺激与物质满足,沉迷即时满足;部分大学生多成长在独身子女家庭,普遍存在集体意识淡漠与责任担当弱化倾向,面对现状,迫切需要把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其明白自身责任,始终在复杂变局和风险考验中保持清醒头脑与“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主动“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7]

1.2.3 培育艰苦奋斗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意指外部客观环境因资源匮乏、条件恶劣对主体造成的约束与挑战,“奋斗”意指主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的精神自觉。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筑了在逆境中开拓、于困局中突围的民族精神内核。四十七团老兵们面对缺衣少粮、戈壁荒芜、物资枯竭的极端困境,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号令,通过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带领和田人民实现了从“没吃没穿”到“米粮满仓”,从“破布裹身”到“暖衣加身”的彻底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当下社会中所流行的“躺平”“佛系”“摆烂”等思想观念使大学生群体中兴起了一种逃避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压力的价值取向心态。因此,弘扬老兵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小我”融入“大我”,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实践真谛,主动投身强国事业。

1.3 老兵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质增效

老兵荒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孕育的精神,是党和国家所具备的宝贵财富。老兵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目前随着老兵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资料的日益丰富与完善,这为寻找老兵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融入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继承和发扬老兵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具体而言:

一是老兵精神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老兵精神诞生在和田,对于在兵团大学生来说,熟悉的人物、地点使得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熟悉和认同。同时,老兵精神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开展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生动的素材库,也为展独具特色、成效明显的实践主题活动提供了重要方向。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老兵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重要载体。一方面老兵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同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通过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可以让“有温度的信仰”穿越时空与青年对话,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老兵精神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理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志愿服务中开展老兵精神为主题社会实践调研、参观重要实践基地、进行红色理论宣讲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弘扬并传承老兵精神,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 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老兵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三个层次出发,将老兵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线下调研和线上平台,使老兵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2.1 融入课堂教学,深化课程育人

老兵的故事是一本深刻的爱国主义教材。[]将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推动“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的主导作用,切实将老兵精神融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既发挥好显性思政课程的核心作用,又发挥好隐性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

一是要发挥老兵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思政课教师要想讲授好老兵精神,就要增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性,提升对老兵精神理论的掌握,将老兵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会贯通。要想讲明、讲好、讲透老兵精神,就不能照本宣科、空洞乏味,要结合新疆的历史与发展讲明老兵精神的形成过程,讲好老兵精神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发挥老兵精神在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综合素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这要求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师也不能将自我排除在课程思政育人的范围之外,需要把老兵精神的教育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内,加强政治导向和思想引领,发挥其课程的育人价值。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也是以后就业生存的依仗。专业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立世的硬核本领,也要帮助学生构建强大的精神世界。专业课程要以专业技术知识为依托开展老兵精神相关教育,结合课程相关背景体系,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抓住契合点巧妙地开展教育,使学生把锤炼过硬本领和涵养精神品格有机结合起来。

2.2 融入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课堂育人的功能,也要抓好实践育人工作。把老兵精神融入线下调研活动,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适宜外出的实践课堂和红色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兵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真正领悟到老兵精神的内核真谛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另一方面要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相关讲座,把老兵们或老兵的亲属们邀请到学校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感受老兵精神,并适度开展“老兵精神”主题知识竞赛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以实践引领大学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融入线上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使得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新的学习阵地,面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才能赢得学生的关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展老兵精神教育。一是用好互联网这个学习资源宝库,培养大学生互联网资源检索能力,引导其搜索浏览老兵精神相关的网站,例如第十四师昆玉市政府网站、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最权威的资料,真实清晰地了解老兵精神的形成历程、基本内涵,从中深深地汲取精神力量,并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二是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在特定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电视剧“沙海老兵”中的影视情节或老兵故事,让学生在享受视听盛宴的过程中将老兵精神转化为具象的东西,提升思政课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三是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平台,分享老兵精神学习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学习内容定期开展分享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制作PPT、短视频拍摄、文字撰写等多样化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感悟。

3 结语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大学生作为复兴伟业的先锋力量和战略后备军,肩负着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则在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必须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老兵精神萌发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锤炼定型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建设时期,创新发展于新时代,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沃土,是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勇担铸魂育人使命、坚定大学生争做时代新人的宝贵教育资源。将老兵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凝练、提升其铸魂育人的功能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刘先春.老兵精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时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23,(03):139-145.

[2]韩愈.师说[M].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鉴赏辞典·隋唐古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2021.

[3]衡宗亮.新时代老兵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24,(06):140-145.

[4]边凯晓,钟德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方法论意蕴[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26(03):38-45.

[5]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N].中国报,2029-07-09(01).

[6]孙纵,刘光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J].党建研究,2021,(06):29-31.

[7]李书群.老兵精神的时代价值[J].当代兵团,2021,(11):30.

作者简介:王玉玲(1996——)女,四川蓬溪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2023年度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老兵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TDSKSS202305)

参考

[]王建军,刘先春.老兵精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时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23,(03):139-145.

[]韩愈.师说[M].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鉴赏辞典·隋唐古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2021.

[]衡宗亮.新时代老兵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24,(06):140-145.

[]边凯晓,钟德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方法论意蕴[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26(03):38-45.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N].中国报,2029-07-09(01).

[]孙纵,刘光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J].党建研究,2021,(06):29-31.

[]李书群.老兵精神的时代价值[J].当代兵团,2021,(11):3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