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为基,知“书”达理—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我校书法教育巧妙串联“写字”与“做人”的深层联结——以“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为核心理念,让笔墨丹青成为浸润心灵的文化载体。课堂上,师生共临经典碑帖,在横竖撇捺间感悟汉字结构中的哲学智慧;实践中,通过校园书法展、社区文化笔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挥毫泼墨中触摸传统文脉。这一教育模式既培养了观察字形之美的眼力、表现笔墨韵律的能力,更让孩子们从笔墨间的方圆之道中,学会以严谨态度对待书写,用澄明心性感悟生活,让美学教育真正融入成长的每一个笔触。引言
书法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它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 生活,更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本身就是美的集合,它蕴含着一点一画的造型美,长短线条的流畅美,独体复合字形的组合美,章法分布的布局美,书写节奏快慢的韵律美。练习书法不仅仅是一种对美的欣赏,更是对美的切身体验。如何让小学生在书法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学校在 平日的书法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1 发现美,建立审美感知基础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得之于心,要求从微观上考察所要临摹碑帖的丰富信息,具体而言,要深入到点画的用笔特征,如横切与斜切、外拓与内擫等;结字的规律,如上覆下承、斜画紧结等进行分析。观察力的训练,主要是依靠临摹字帖。对范字笔画和形状的熟练把握,进而记忆,是进行书法学习的必要条件[1]。
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初学时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 ”。因此,找准每一个字起笔的位置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指导学生用米字格进行书写,观察范字中每一个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米字格中的横中线、竖中线及两条斜线尝试去给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定位 ”。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空间的精准度。其次找到字中的主笔,将主笔的长短、粗细、位置书写妥当,这个字就算符合“规矩 ”,教师指导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描字和仿影,就能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每一个例字的特殊点,在讲解过程中常用辅助线或特殊符号,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结构[2]。
同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备课时提前预判一些学生们的易错点,并且在学生书写前强调易错点,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
2 欣赏美,开拓学生美的视野
如何让开拓学生美的视野,提高对书法的欣赏能力?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名家名帖。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十课《人字头》一课中的“书法园地 ”一栏,为学生讲解“小楷 ”时,教材中只提及小楷成熟于魏晋时期,以钟繇和王羲之为代表,却并没有附图。因此,在讲课时做了补充,用钟繇的《宣 示表》和王羲之的《黄庭经》做一个对比,同时也为学生们展示了赵孟頫、文征明等书法家的小楷,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笔下小楷的特点。第二,教师的示范是至关重要的,百闻不如一见。及时为学生做示范,并且将易错点边做示范时边为学生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课堂练习展示环节,教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欣赏作品,并且选择 出学生认为最好的作品,并询问原因。同时和自己的作品对比,看看哪里需要改进,下次习字时尽量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在作业欣赏中会促进课堂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展开书法赏析。通过优秀的书法作品,学生可以拓宽审美视野,提升审美品味,并从中感受书法家的情感表达和人文精神。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 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3]。
3 表现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 以美育人 ”?2022 年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及“艺术表现 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培育他们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书法课堂渗透美育时,应为学生提供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鼓励他们运用不同形式将对书法之美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如北师大版书法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两横并排》一课 中“ 书法园地 ”一栏需要学生欣赏“楷书四大家 ”的书法,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采取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去 探索四位书法家笔下的意象美。在实施作品欣赏法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课堂上有同学把欧阳询楷书比作是一直张着翅膀的大白鹅,从而使得欧楷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气势奔放的特点显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颜筋柳骨 ”是对颜真卿楷书和柳公权楷书最完美的诠释,课堂上有同学把柳公权的楷书比作李小龙,颜真卿的楷书比作日本相扑选手,通过两者之间视觉冲击对比,更加生动地体现出颜真卿楷书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和柳公权楷书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的特点。对于赵孟頫的楷 书,课堂上有同学选取“青绿山水 ”的舞者来表现赵体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的特点。通过作品欣赏法,学生可以逐渐学会从美学角度欣赏和分析书法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优秀书法作品中感受书法家的情感表达和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让学生欣赏其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和优雅的整体布局。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美学特点,如笔画的韵律美、字体的结构美以及整体的和谐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解王羲之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情感表达。除了展示和讲解优秀的书法作品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欣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代表进行分享,阐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拓宽审美视野,提升审美品味。在作品欣赏法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模仿优秀书法作品的风格进行创作[4]。
此外,教师根据节假日进行多主题创作,使艺术紧密联系生活。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采取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把书法与折纸艺术相融合,书法与国画艺术相融合的方式进行主题创作,激发灵感。让学生先在宣纸上练习书写“端午安康 ”四个字,之后将练习完的书法纸折叠成“粽子 ”的形状,最后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创作小幅国画作品,并为作品题写“端午安康 ”。生成符合主题的独 特艺术成果与形式,提高创造力。
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实践,包括书写材质、形式多样化等创新。我校开展“儿童创意书法 ”的课程,选择更多不同的载体作为书法创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课程设置中有“扇面书法 ”,此课程以“扇子 ”为载体,在学习扇面书法特殊的布局方式外,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清新雅致。“DIY 麻布袋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丙烯颜色在麻布袋上进行创作,并且用书法元素去点缀属于自己的麻布袋。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书签。在临近新年之际,开展了“写春联,迎新春 ”活动。带领孩子们书写“福 ”字和春联,把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书法的快乐,更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魅力。
Figure 1.
Figure 2.
Figure 3.
4 升华美,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思想品德
林散之曾说:“学书先做人,人品即书品。”“用笔尖的力 量,内美外美,气味醇厚。”以及柳公权劝诫唐穆宗时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由此可见,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人品和书品相互贯通,人品美促使书法美,书法美促进学生品德美。书法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需要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例如广博丰厚的学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刚正 不阿的气概以及敬畏先贤的情怀等等。
我校书法教学课程从一开始就将其定位为一门综合素质的修炼课。在这里,书法教师不仅讲授习字的基本规范,而且向学生传授中国书法史、书家故事以及文学常识等等内容,让学 生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我校的书法课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熟练的书写技能,还要求学生要修身养性,经常用中国历代的文化大家的高尚品德来勉励学生,让他们明白“要学书,先学会做人 ”的道理。此外,书法教师还通过讲解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敬畏传统的情怀等等。总之,我校 的书法教学注重对学生学养、品德、情怀和毅力等各方面素质的 锻炼和提升[5-9]。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人文素 养。尤其是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作品欣赏与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书法教学与美育的有机融合。因此,小学书法教学应该注重美育的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朝华.浅谈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渗透[J].青少年书法,2022,(07):45-46.
[2]田学燕.让小学书法教育有意义又有意思[J].思维与智慧,2021,(06):46.
[3]许茜.浅谈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少儿美术,2020,(14):22-24.
[4]林红.书法学习:超越功利的行为[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颜海燕.汉代文字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6]刘婳.浅谈审美情趣与艺术教育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61.
[7]杨衍银.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33):102-103.
[8]周桂芳.小学语文课堂中书法教学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2,(07):46-48.
[9]谢树红.以美育人,美美与共﹣﹣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2023(39):21-23.
如何引用
参考
李朝华.浅谈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渗透[J].青少年书法,2022,(07):45-46.
田学燕.让小学书法教育有意义又有意思[J].思维与智慧,2021,(06):46.
许茜.浅谈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少儿美术,2020,(14):22-24.
林红.书法学习:超越功利的行为[D].福建师范大学,2002.
颜海燕.汉代文字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刘婳.浅谈审美情趣与艺术教育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61.
]杨衍银.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33):102-103.
]周桂芳.小学语文课堂中书法教学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2,(07):46-48.
]谢树红.以美育人,美美与共﹣﹣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2023(39):21-23.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